当前位置: 新闻 >> 龙泉新闻

世界水日丨龙泉驿:水清岸绿底色亮丽

发布日期:2023-03-22 来源:原创


水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

也是保证生命生生不息的重要物质基础



世界

水日

今天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每年的3月22日—3 月28日是“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 2023年“世界水日”主题是“Accelerating change”(加速变革),我国纪念2023 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摄影:老简


春风和煦,草长莺飞,三月绝对是龙泉驿的主场,漫天遍野的桃花,随风起舞的花瓣,带你领略龙泉驿的河湖春色。


近年来,龙泉驿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涉水项目高品质推进,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了水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幸福感。2022年,龙泉驿区纳入市级及以上考核的6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了守护好蓝天碧水,龙泉驿区将持续刷新水生态环境底色。


全民参与“河长制”

“水美乡村”建设忙



十陵河两岸带状公园

一行白鹭划破清晨的宁静,漫步在十陵河两岸带状公园内,空气清新自然,环境干净舒适,经过治理和多年的维护,十陵街道辖区内原有的7段“黑臭水体”早已华丽转身,变成如今风景如画的“生态绿廊”。“十陵河贯穿整个十陵街道,是十陵人的‘母亲河’。”袁庆才是镇级河长,对辖区内河道情况了如指掌。他参与“河长制”工作多年,既是水生态环境改善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民间河长在龙泉山深处巡河

“现在水量小,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河床的情况。”一位民间河长正带领队伍在龙泉山深处巡河。民间河长一直活跃在护河一线,是护河爱河的重要力量。

“小小河长”开展护河活动

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龙华小学的30名“小小河长”拿到了聘书,蓝色的帽子,小小的身影,坚定的目光,是护河队伍中最可爱的一支。


坚持全民参与“河长制”,护河爱河才能“河长治”。2017年实行“河长制”以来,龙泉驿区全面建立“河长制”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区总河长办统筹协调和各级河长巡河、查河、治河作用,除了“民间河长”和“小小河长”外,还组建了“企业河长”“红色河长”“东安嬢嬢”等多支队伍认真履职尽责,形成全民参与“河长制”工作的强大合力。

 摄影:冯腊

到了夏天的傍晚,山边的晚霞还挂着一抹艳丽,一股股热浪弥漫在空气中。“有鱼,别动,我看见它了。”微风吹过水面,带来阵阵凉意,红旗村新见书山打造的滨水空间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向竞秋/摄影

近年来,我区依托红旗水库和土门水库,融合理山治水理念,利用“一半青山一半城”天然优势,多元推进水资源补短,形成“村邻水、田见方、路沿渠、桃成林”的水美新村山水形态。2022年,我区共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项目14处,建设水美乡村2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平方公里,提前完成市级目标考核任务。

水环境治理打基础

水生态打造下功夫


陡沟河带状公园 摄影:刘斌

周末的午后,阳光照得人懒洋洋的,野餐垫随意铺开在草坪上,孩童手中的风筝越飞越高,惬意的生活在陡沟河带状公园开启。

谁能想到公园里那个极具艺术感的建筑下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这里是龙泉驿区首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整个生产车间都建造在地下,地面部分是公园景观,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的同时设计日处理量为10万吨,完全可以满足辖区内污水处理的需求。


目前,我区污水处理总规模为46万吨/日,出水水质氨氮、总磷等指标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中水回用主要用于河道补水及园林绿化,为持续推动龙泉驿区水环境治理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摄影:嘉楠

“临湖而居,择水而憩”。站在东安湖畔,迎着朝阳升起,目之所及山峦如黛,近水含烟如画般的美景让人忍不住探寻更多。东安湖公园被评为“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和成都市“最美公园”,全民健身运动、环湖活力跑、“龙泉造”汽车展销、湖畔茶饮美食、成都人的“马尔代夫”银沙滩、无人驾驶观光车……一个个生活美学新场景在这里诞生。以山水为伴,所见之景、所感之情皆是幸福生活的新体现。


摄影:刘斌

不只是东安湖公园,还有驿马河公园、陡沟河带状公园、天鹅湖湿地公园、青龙湖湿地……一个个滨水空间的倾力打造,为市民带来幸福快乐的同时,也是龙泉驿努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生动表达。

总编辑:张杰

值班副总编辑:邓晴风

责任编辑:江逸 蒋煜

编辑:郑金雨

记者:刘江涛 周亚

图片均为资料图


信息中心
周热点 +更多
国内新闻 +更多
国际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