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2-02 来源:龙泉街道
宣传防疫知识、排查核实信息、居民楼栋消毒、解决居家隔离人员求助......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社区是最重要的战场之一。连日来,龙泉街道公园路社区多措并举,构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居家隔离人员求助,买菜倒垃圾社区全包了
土豆5斤,藕3斤……拿到今日菜单,方玉芬赶紧前往菜场进行采购。她不是为自家,而是帮社区内一户居家隔离人员购买。
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龙泉街道公园路社区开展“暖心服务”,火速成立了一支服务队,为居家隔离人员采购生活所需,方玉芬便是其中的一员。
步行10多分钟,方玉芬来到菜场一一采购。平时家里买菜做饭都是自己一手包办,进菜场买菜,对于她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虽然不是自家吃,但也要买好的”,“挑剔”的方玉芬,辗转好几个摊位,挑选最新鲜的食材。
花了半个多小时终于买齐对方所需食材,方玉芬和另两位志愿者一起来到住户门口,将东西放下,并带走他们放在门口已分类好的垃圾。
“每天代买生活所需,也要帮他们倒垃圾,有时候送到快递柜的快递,也是我们帮忙取出送到他们家门口。”方玉芬告诉记者。
“总是在隔离人员家庭附近出没,会担心吗?”当记者询问时,方玉芬回答道:“只要有一份愿意做的心,防护充分,我不怕。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互帮互助。”
据了解,为严密防控疫情,公园路社区在通过宣传单、公开信、公告等形式宣传防疫知识的同时,创建社区微信群,居家隔离人员生活上有需求就发信息,社区服务队员收到信息后代为采购,送货上门,不加收一分钱,解决了隔离居民生活必需品无法自己采购的问题。
200名主动报名,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
公园路社区现有居民6640户,共28000余人,入户走访、防疫宣传、暖心服务……各项防疫工作开展单靠社区工作人员远远不够。
为了缓解人手不足的问题,公园路社区发布了征集令,面向社区征集志愿者,先后发动200名志愿者,开展防疫志愿服务。19岁的李桂斌和他的父亲,便是第一批响应号召报名的志愿者。李桂斌是中国矿业大学大一学生,过年回家在父亲的鼓励下,主动报了名。
社区通过包片分区,对辖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两委牵头、居民组长负责、党员群众实施的三级网格,全面入户摸排辖区人员,发放公开信、告知书等宣传资料,做好入户登记等。
齐上阵的“父子兵”被分在了不同的小区,李桂斌负责的是驿马河小区。“这些天您尽量不要和家人外出,注意每天测量体温,回到家记得先将一次性口罩拿下扔至垃圾袋,或用75度酒精消毒……”这些天这样的防疫知识李桂斌每天要重复很多遍。
除此之外,李桂斌还要对小区住户走访排摸、对外来人员严格筛查登记、关注老年人群体健康状况……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异常繁琐,需要绣花般的精细和韧性,更何况每天还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些对腼腆的李桂斌来说,算是一个小小的挑战。
虽然知道这次疫情形势严峻,但李桂斌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入抗击疫情的队伍中来,他希望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社区还发出了第二次号召,还会有更多人加入这支志愿者队伍。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一定能战胜这一次疫情!”李桂斌告诉记者。
一人一车一证,“老”小区有防疫“新”办法
“大爷,这是人员出入证,你拿好,以后必须有这个卡采进得到小区哦!”2月1日下午,在驿马桥小区门口,公园路社区党委书记李洪梅一边为小区居民发放“疫情期间人员出入证”,一边还不忘嘱咐大家。
公园路社区有25个小区,其中大部分是建成年代较早的老旧小区,不仅老龄化程度高,且大多实行居民自治,进出车辆、人员管理较为薄弱。新小区尚有车辆识别系统,可以通过系统精准排查,但老旧小区车辆管理全靠手动登记,车辆、人员进出甚至靠“混脸熟”,这些极易造成隐患,防疫工作开展难度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园路社区在老旧小区大门口设立防控点,向小区车主发放“疫情期间车辆出入证”,同时向出入人员发放“疫情期间人员出入证”,严格管理车辆、人员进出,同时对非必要来访进行劝返。据了解,该社区首批“疫情期间人员出入证”共印制15000余份,“疫情期间车辆出入证”共印制6000多份,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增加。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公园路社区还通过整合辖区资源,为每个小区配备至少一名志愿者,协助小区车辆和人员管理,做好信息登记,严防死守各个小区入口。
不漏一辆车,不漏一户人,李洪梅称这是“按图索骥式排查”,目的是更好地对人员和车辆进行管理,做到精准排查。随着宣传的深入,社区居民的防范意识有所提高,社区防疫工作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很多居民还主动关心志愿者们的身体健康,这让李红梅倍感欣慰。
“疫情当前,只有迎难而上,通过共同的努力,筑牢筑实每一道疫情防线,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李洪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