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2-16 来源:成都日报
龙泉驿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对进入成都车辆进行检查
“值班人员立即到位;在成都及周边休假的,马上往回走;省外休假人员,大年初三前必须到岗……”1月24日,除夕,下午6时许,一道关于疫情的紧急命令,通过会议、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传递到龙泉驿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的每一位队员。
当夜,涉及龙泉驿区高速公路出口、干道公路重要节点的11道防疫屏障便竖立起来。截至2月13日9时,检查车辆63070辆,为150760人检测体温,发现体温异常者10人并送医……这一个个沉甸甸的数据,就是这支队伍,这道防疫屏障所取得的成效。
面对疫情
他们坚守在前沿
“您好,请摇下前后车窗,让我们为您检测一下体温。”
“因为您的车辆曾在湖北等疫情较重的区域行驶,我们需要记录您的电话、在成都居住的地址等信息,请到这边登记……”
昨日,记者来到成安渝高速成都出口疫情检测点,龙泉驿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的队员们正按严格程序对所有下高速的车辆进行检查。
记者看到,所有下高速的车辆都会经过一道长约五米,浸润了消毒水的红毯。红毯两侧,分别有工作人员为车身喷洒消毒水。随后,工作人员会指挥车辆停下,检测车上人员体温,若车上人员来自疫情较重地区,则会请他们登记相关信息。
执法大队三中队队员唐堰也在其中,佩戴护目镜、口罩的他身姿挺拔,声音洪亮,完全让人看不出他已年过五旬,且已身患糖尿病多年。
“考虑到他的身体和年龄,我们本考虑让他晚些到岗,或者承担后勤工作,但他得知消息后,主动找到领导,还申请到车流量很大,工作任务很重的高速出口疫情检测点。”龙泉驿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蒋林峰说。
于是,从除夕凌晨到次日中午12点,再到连续几个两班倒,在寒冷的冬夜里,唐堰始终坚守在防疫的前沿,“我是退伍军人,又是党员,遇到疫情,怎能不冲在前面?”
其实,在龙泉驿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像唐堰一样,遇到疫情冲锋在前的队员还有很多:如执法大队原队员熊心强,春节前因工作突出被组织提拔到新的单位,但他主动留下来与“同袍们”一起战斗,并申请到寒冷的山区卡点值守夜班,而每天换班后,他还要回到家中照顾两位身患癌症的亲人;被抽调过来的党员游鑫,他已怀上孩子的妻子也正是需要他照顾的时候,但对于支援检测点,他没有丝毫怨言,并努力做好防疫一线的工作……
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队员,龙泉驿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在自己的检测点真正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车”,有力配合了我市防疫工作的全面开展。
严密检测 科学配合
妥善处置发热人员
检测体温,登记信息,根本目的还是在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并采取措施,那么,如果真发现了体温异常人员,将怎么处置呢?对于这个问题,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张强用两个案例向记者进行了解答。
春节假期,一对成都夫妻带着女儿,开车前往湖北旅行,但随着疫情的暴发,当地的旅游景点已经关闭,于是他们带着女儿返回成都,经过疫情检测点时,队员们发现他们的女儿体温偏高。
“到过疫情较重地区、存在发热。”发现这两点,执法大队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协调现场的医疗卫生人员对这家人做好防传染措施,同时用自己的车开道,迅速将这家人引导进医院检查。
“万幸的是,经过医生诊断、检查,最后确认小朋友是因为甲流发热。两位家长也并未感染新冠肺炎。”张强说,因此,大队让一家人回家隔离治疗,同时将情况通报给他们居住的社区。
另一个案例则能看出龙泉驿区交通行政执法大队与其他机构和部门的良好协作。一位龙泉驿本地居民在高速上发现自己存在发热,立刻用电话汇报给自己居住的社区,这一信息,又通过龙泉驿建立的疫情防控机制快速传递到执法大队。
执法大队马上行动,与该居民取得联系,请他开往指定的高速路口。等该居民抵达时,救护车等设施已到出口处等待,于是该居民很快被送到医院检查,最终确认是因为其他原因发热。
“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的发热人员都不是新冠病毒感染者,但我们不会因此而放松警惕。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严格检测,站好防控疫情的这一班岗。”蒋林峰说。本报记者 白洋 摄影 胡大田
微评论
“事不避难”,是古代士大夫对自己的要求,这更是当代一名合格党员、公务员所应该坚持的准则。
“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疫情防控一线,同时也是考察识别干部的标准线,那些关心民众的人,那些愿意为了公共利益挺身而出的人,我们相信,也一定会从战“疫”中脱颖而出,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