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疫情防控

你好好吃饭了吗?华西营养教授说这7种错误做法要避免……

发布日期:2020-02-22 来源:成都发布


“免疫力是最好的药!

疫情当下,到了比拼「免疫力」的关键时刻!而身体的免疫力,跟每天摄入的膳食营养息息相关,自然也和 “吃”脱不开干系。


“战‘疫’——健康生活行动”联盟专家、四川省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胡雯教授说道:“营养自身可改善免疫,外在药物也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但是,如果你的做法不正确,反而会「拖垮」自身的免疫力……


饮食不规律 食物摄入不均衡(X)


疫情期间,首先要树立的饮食观念就是均衡饮食,只有做到了均衡饮食才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但这段时间长期宅在家里,很多人的饮食难以均衡,对此,该怎样补救?

正确做法:



胡雯教授介绍:首先蛋白质要保证充足,其次可补充一些含抗氧化成分的深色蔬果,比如含有多酚的油菜菠菜含有维生素A的橙红色蔬果


其中,不得不提维生素A。鼻腔黏膜纤毛是人体抵御病毒入侵的一道屏障,而维生素A和水分能够保障黏膜纤毛的屏障功能,所以维生素A尤为重要。

补充蛋白质,则提倡以鸡鸭鱼等白肉为主,应减少猪牛羊等红肉的摄入,因为红肉的隐形脂肪、胆固醇很高,特别是中老年人摄入时要注意。

除了维生素A(胡萝卜素)、E,另外一些富含硒的食物,比如菌菇类,含锌的食物等也都有利于增强免疫力,可以适当摄入。

而且特殊时期,如果有人存在饮食不均衡的情况,胡雯教授表示是可以额外补充一些膳食营养补充剂的,比如含有OMEGA-3(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油,但要适量。


感到口渴才喝水,不渴不喝(X)



疫情期间,要么宅在家里不想动,要么是忙着工作无法分身,但是不管你是哪种情况都必须重视一件事:喝水。

胡雯教授介绍:喝水有利于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充足的水分可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水的摄入量少了,也容易免疫力低下,说白了,就是新陈代谢减慢了。细胞要充满活力,就要补充水,再者鼻腔黏膜想要保持正常的功能也离不开水分,所以不要感到口渴的时候再喝水。

正确做法:



建议每人每天的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之间,每一次可以饮用200毫升左右,饮用白开水和淡茶水为宜,但心脏和肾脏功能有障碍的人除外,因为过多饮水会加重他们的身体负担。

那水该什么时候喝?

早上起来洗漱完毕可以喝一杯温开水来唤醒身体,如果是在进食的时候,食物特别干,也必须有水,但睡前1~2个小时,就要减少水的摄入了。


多煎炸,少煮炖(X)



馒头、披萨、凉皮、油条……这几天轮番登上热搜,殊不知,在你大快朵颐时,“免疫力”也很受伤。

正确做法:




我们发现免疫力低的人一般都是体寒的,所以大家在做菜的时候可以多选择蒸、煮、炖、炒、烩……不主张吃一些凉拌菜,即便是要吃凉拌菜,也要“热拌”,把菜煮熟之后再拌。


胡雯教授说:“烹饪方式越简单越好”。

因为煎炸的温度特别高,它不仅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还会导致脂肪摄入超量,体重升高,偶尔吃一次还可以,但不能经常吃。


大量囤菜,总是吃旧菜(X)



疫情期间,为了减少外出,避免与人接触,现在很多人都选择大量囤菜,往往旧的没吃完,新的又来了……有时不得不因为溃烂扔掉。

正确做法:




该怎样科学囤菜?胡雯教授给出如下建议:

包心菜、白菜、洋葱: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2~3天都没有太大问题;


绿叶蔬菜:买回来之后要及时用厨房纸或者吸水纸包好放进袋子里,然后再放入冰箱冷藏,这样就可以储存一周左右;


土豆红薯:放在室外,时间稍微可以放长一点,两周左右。


但要提醒大家:所有食物最好遵循一个时间:一周左右能够吃完。

果蔬如果出现溃烂而且浸润比较大变了味,必须马上扔掉;浸润性比较小没有变味的,可以把坏的地方挖除,其他地方选用,但严格说来是不希望大家这样做的。

对于剩菜剩饭,一次别做太多,现做现吃。荤菜、俏荤菜类的剩菜可以存放,但绿叶蔬菜是不主张放冰箱的,而且放进冰箱里的菜,都要求在第二天之内吃完,不能反复加热,反复放进冰箱,这样一来,不仅菜的营养价值会降为最低,吃了对胃肠道也不好。


饿了再吃,不饿不吃(X)


“我们把饮食习惯放进生活方式里面,就是让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只要你的生活方式不好,就会出问题,就会得病。


胡雯教授讲道:宅在家里,三餐也仍然要定时定量,如果到时间你还不饿说明有两个问题,一是吃了零食,二是头天晚上没有睡好,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到了第二天早上食欲会下降。

正确做法:



不要熬夜,睡的好才能吃的好,三餐定时定量,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营养和免疫力。

三餐之中如果有摄入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加餐或者零食来增补,零食推荐选择坚果、水果和酸奶,零食不易过多,约占全天能量的20%为宜,膨化食品要远离。


疫情期间,还在节食减重(X)



在这里敲个黑板:疫情期间不要节食,也不要暴饮暴食。

因为体重过重或者体重过轻都会影响人体免疫力,一旦被感染,生存率也会下降,因此,大家最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正确做法:




BMI(身体质量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国际单位kg/㎡)


这个数据可以粗略的反映一个普通人的肥胖程度——只要你的BMI指数在18.5~23.9的范围内,就算是正常的,小于18.5则判定为消瘦,大于23.9的话,就会被判定为超重了。


自己的健康自己负责。疫情当前,你想成为胖子还是瘦子,先要想清楚了哦~


不分餐,几双筷子夹来夹去(X)



中国人喜欢大家围坐一起吃饭,觉得其乐融融,其实这种饮食方式潜在的风险很高,比如新冠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结核病……都可以通过唾液传染……

因此,胡雯教授呼吁:



进餐的时候尽量采用分餐制,如果不能采用分餐制,尽量采用公筷、公勺,即便在家中,最好也这样做,而且要长久坚持。


特别是复工以后,在进餐的时候更要注意,不仅要分开坐,更不能几双筷子夹来夹去,这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信息中心
周热点 +更多
国内新闻 +更多
国际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