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2-23 来源:原创
在阻击疫情的路上
他们24小时坚守,与时间赛跑
穿行在生命的绿色通道
将一位位隔离人员转运到指定区域
龙泉驿的大街小巷
印下了他们匆忙的足迹
……
他们就是
疫情防控中的救护车司机
仁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救护车司机陈俊彪,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彪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每天24小时待命,全身心投入转运工作中,没有休息过一天。 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开车,对有几十年驾龄的陈俊彪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全身被包裹得密不透气,行动十分不方便,必须高度集中精神,小心驾驶确保行车安全。“我都记不清转运了多少趟隔离人员了,反正每趟任务都安全保质保量的完成了。” 转运工作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电话一响,哪怕是三更半夜,也得立刻动身。好几次到了饭点,陈俊彪拿起碗还没来得及动筷子就接到调度电话,立马放下碗筷迅速出发;等转运任务结束,饭早已经凉了。有时一天得转运30余人,最远的来回有20公里;凌晨1点转运人员,也是家常便饭......陈俊彪日夜兼程、不辞辛劳、默默无闻的与疫情赛跑,一天天、一趟趟,保障每一趟任务圆满完成。 转运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非常繁琐。工作人员不仅要会磨嘴皮,还需要有好性子。有时,电话联系时隔离人员已经同意集中隔离,可当医务人员到达后却反悔了,不愿意上转运车。陈俊彪和同行医务人员只能不厌其烦地耐心沟通,百般安抚,以极大的耐心劝导隔离人员接受集中隔离。 从大年三十开始,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救护车司机周连杰就承担着载运医护人员外出开展居家医学观察工作的任务,每天都要接送访视人员前往辖区近20个村(社区)的各个小区开展体温监测等工作,因为工作繁重,他整个白天的时间几乎都在车上度过。 建立集中隔离观察点后,周连杰又承担起了观察对象的转运任务,全天24小时随时待命,整装待发。为了方便及时转运,他主动要求驻扎在集中隔离观察点。 当大家都在熟睡的时候,周连杰却很可能正在转运观察对象的路上,有好几次都是在晚上11点至凌晨4点接到转运通知,他开着救护车立即投入到转运工作中。他说:“休息可以往后调,我还坚持得住,我想继续坚持,为疫情防控多出一份力。” 邓伟是大面公立卫生院后勤组长兼救护车司机,也是一名党龄14年的共产党员。他主要负责院内消防安全、污水处理、环境消杀等多项工作。从大年三十开始,邓伟主动承担起观察对象转运的重任,一碗泡面加一根火腿肠,就是他在除夕晚上吃的年夜饭。 为保证转运病人及时性,邓伟选择24小时在医院里值守,睡在潮湿阴暗的活动板房里。他的手机随时充满了电,只要电话一响,哪怕是凌晨两三点,他也会立马翻身下床,套上外套就直奔救护车。在救护车狭小的驾驶室里,他耐心地等待病人做检查,通常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最长等待超过6小时。 疫情发生以来,邓伟不仅没有睡过一个踏实的觉,还经常吃不上热乎的饭菜,有时就在救护车里吃一桶泡面,或者吃两个馒头垫一垫。领导和同事们看他辛苦,安排他休息,他却认为自己只是做了本职工作,不需要特别对待。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 救护车司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 都是在车上度过的 开车开到脚软、腿麻、背僵 但他们无怨无悔,任劳任怨 始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 也始终坚持在最前线 为战“疫”胜利逆行而上!
采编:何星辰
图文素材来自龙泉驿区卫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