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座学校,同学们生活在教室、食堂,他们非常地快乐,有一天突然产生了一个感染者,现在没有人戴口罩,也没有人具备自我隔离的意识,病毒在校园内尽情传播……在第十天,大部分同学已经发病……”
最近,一段“为什么现在不能开学”的视频火了。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视频中模拟疫情期间开学,学校出现一位感染者的情况,通过对学生不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发病后主动隔离、紧急宿舍隔离+戴口罩4种情况的模拟,预示可能出现的后果。
视频中表示:“即使是口罩也阻挡不了大部分人在七天内被感染”“即使去到了隔离区,大部分同学还是受到了感染,发病只是时间问题”“跟感染者在一个宿舍内,被感染是早晚的事。”
这段视频最后得出结论:“学校就不应该开学。”对此,网友纷纷表示“特别形象和直观”,也有的表示“被吓到了”。
那么,学校开学会面临哪些问题?
开学后应如何避免这些潜在风险?
学校、家长该怎么做?
红星新闻记者对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领导小组疫情防控组副组长栾荣生进行了专访,并解答了相关问题。

栾荣生教授
如何看待该视频中所反映的问题?
栾荣生:该视频相当于把学校看成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传染源大摇大摆地走进来,不设防地到处乱窜,这是一种虚拟的现实,是根本不存在的。
首先开学第一关是传染源的输入问题,随着开学,返校生中可能会混入一两个传染源,但针对混入的传染源,学校是有甄别和检疫程序的。
其次,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湖北籍生源可晚一步返校,若把湖北籍的学生除开,是没有那么多传染源的。而且现在全国每天除湖北以外的新增病例也就十多例,湖北现在一天100多例新增,新增的病例也主要在包围圈里,即从疑似病人或从隔离的密切接触者中冒出来的,疫情态势是逐渐向好的。

栾荣生教授
而且就目前来说,全国经过长时间的隔离排查工作,早已超过了最长潜伏期14天,甚至两个最长潜伏期28天,该发病的几乎都已经发病了,这也排除了绝大部分潜在危险。
所以根据这些数据推断,一万个学生里有没有一个是传染源,这都很难讲。
按成都累计报告病例来算,不到十万分之一,而且都被隔离治疗了,其中一半以上都痊愈出院并继续隔离14天。国内除湖北以外地区都差不多。只是说在学校这种特殊场景中,人们密切接触的机会增加了,但如果没有传染源,或是传染源极少,也是很难实现传播的。
但不能说万无一失,一个传染源都没有。只是说从目前来看,概率已经是非常低了。一方面是风险极低,另外风险能做到可控,不会任由其传播,发现了就会及时地进行甄别,采取相应措施。所以我认为那个视频是有一定误导性质的,如果我们就因为那么一点点可控的风险,就无限期地对开学一推再推,一延再延,对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会带来很大影响。
比如涉及到中考、高考等问题,贵州省委省政府就决定全省高三年级和初三年级学生于3月16日正式开学,其他学段、高中初中其他年级开学时间将视下一阶段疫情防控情况,经科学评估后再行确定。
若真的出现一个传染源怎么办?
栾荣生:若学校开学,都会提前根据应急预案做好准备,包括在进校前进行体温和呼吸道症状筛查,查看学生的健康证明,要求学生、教师在校内或是上课时戴口罩等。
同时对学校外环境进行处理,包括对教室,对教室内公用物品的消毒,对食堂的消毒,要求学生错峰进餐,分散就餐等,对有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学校设置专门的隔离室,隔离楼栋,不管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都会进行及时地隔离甄别。通过各方面的检疫措施,发现疑似者并进行有效隔离,就会大大减少传播,即使造成少量传播(比如一个寝室中),我们也会很快控制起来,不让其扩散,所以这种风险是很低的,也是切实可控的。
若学校出现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办?
栾荣生:即使因为没有症状,没有把他识别出来,但他到教室,到食堂,大家都会戴口罩进行防护。如果他污染外环境、公用物品等,学校还会进行消毒,在室内还会进行通风,把外环境的病毒稀释掉,这些都是会降低传播风险的。
而且本身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是比较低的,首先他体内的病毒量一般来讲比较少,他们为何没有出现症状?就是因为他们体内病毒的量比较低,他们靠自身的免疫力把病毒抑制住了。既然他体内所携带的病毒比较少,也没有出现咳嗽等症状,也就大大降低了通过飞沫等其他形式对他人的传播。
就目前来说,现在的天气也越来越热,也大大降低了病毒在外环境存活的几率。
那学校开学是不是完全没有风险?
栾荣生:也不是。第一、对于返校的学生,有可能会带入传染源。第二、学校属于人群密集机构,都是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人员之间密切接触的机会也比较多,特别在室内空间,比如教室、食堂、寝室、会议室就容易实现传播。但只要加强管理,做好应急预案,即使有一个学生突然出现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在未确诊前,都要对他所有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使其再被漏诊或扩散的几率更小,这样就可以达到有效的控制。
如果要开学,学校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栾荣生:现在学校的准备工作都在一步步进行,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学,还要等候通知。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学生返校前该做什么?学生到校后该做什么?包括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以及对学校教职工的培训准备等,都在进行提前安排。
比如对学校外环境的消毒,在宿舍楼栋、教室楼栋对学生测量体温,安排学生进行早、中、晚三次的健康观察汇报,一旦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就及时处理等。
这也就要求学校要提前准备好隔离楼栋、隔离房间,发现疑似情况,及时送医,并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对于中、小学校没有医务室的,在报告的同时还要及时送往附近的定点医院或医疗机构。
学校也要进行相应的物资准备,包括口罩的准备,开学后口罩需求量肯定会比较大,如果仅靠学生自备是无法满足的。
成都是否达到开学的标准?
栾荣生:教育部有“三不原则”,其中讲到疫情没有得到控制不开学。但现在对于疫情是否得到控制暂无明确标准,有人引用最后一例病例报告后经过两个最长潜伏期即28天,但那应当是指流行完全终止。
实际上,现在成都已经连续12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了,而且就算有报告也都是在包围圈里(已经被隔离起来的疑似病人或者密切接触者中)。从四川来看,隔离起来的疑似病人转成确诊病人的比例大概在20~30%,密切接触者转为确诊病人的比例更是不超过5%,一般在1%~2%左右。
本来这些人就不多,而且现在都被隔离起来了,所以风险也会大大减小。那同样,在学校如果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人,就立马把他管理起来,一旦有冒头,就及时采取措施遏制住,他就没有再进行传播和蔓延的机会。
我认为,在各地的复工潮可能导致的疫情反弹风险过去后,就应该准备复学了。但现在大家都因担心有校内传染的不确定风险,所以都处于观望状态。
我个人认为,最好是从上面下发统一指令安排,做到有序、分期分批地进行复学,这样风险可以逐步释放,应对起来也比较容易。
作为学生或家长,在开学前应做好怎样的准备?
栾荣生:首先,学生要做好健康申报工作,跟复工一样,复学前也一样要进行填报健康相关信息,现在都可以在网络上方便操作。
其次,家长要对子女和他人负责,若子女出现发烧等情况要及时报告,不要坚持把子女送入学校。
对于住校的学生,学校可以进行监管,但对于走读的学生,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家长还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一是学生本身出问题,二是在学校有可能被传染的问题,都要进行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