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 >> 要闻快递

抗美援朝70周年 | “就没想着能活着回去”

发布日期:2020-10-17 来源: 参考消息

“这身军装是我从朝鲜穿回来的。”得知记者来访,93岁的那会卿特意换上那身已洗得发白的绿军装,腰板挺直、目光坚定,仿佛回到了70年前。


1949年,22岁的那会卿已经结婚生子,在听到解放军征兵的消息后,他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之前从没见过大炮”


参军后,那会卿所在的部队在辽宁丹东四道沟进行整编训练。“当时分到炮兵团可高兴了,之前从没见过大炮,一起参军的战友们听说我是炮兵都很羡慕我。”提到这段经历,那会卿十分自豪。


可惜,平静的日子只过了一年多。1950年秋天,随着朝鲜战争打响,驻守在中朝边境的那会卿感受到部队里的气氛紧张起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那会卿至今都记得部队领导在战前动员时的讲话:“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咱们有责任。”


据那会卿回忆,当初决定参军时,妻子万般不舍。为此,父亲召集全家人开会。当晚,父亲的烟一根接着一根,沉默了许久。父亲说:“国家有需要,那就去吧。如果都没人当兵,万一哪天鬼子再打上门来怎么办?还当亡国奴?”这是那会卿第一次见到父亲流泪。


1950年10月,那会卿作为志愿军第一批入朝作战部队一员,随部队跨过鸭绿江。为了躲避敌机轰炸,志愿军过河时走的浮桥都修筑在水面以下,战士们都是蹚着水过鸭绿江。刚一进入朝鲜,那会卿就感受到了美军飞机的厉害。“美国飞机狂轰滥炸,我们只能夜间行军,每到一个地方就得赶紧挖防空壕。”


志愿军作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美国空军在制空权上的优势,而炮兵正是打击敌机的重要力量。朝鲜战场上的环境十分恶劣,由于运输中断,后勤补给往往无法及时送到。


在那会卿的记忆中,最长一次连续3天饿着肚子。到了冬天,棉衣补给不及时,战士们只能穿着单衣,不少战士都生了冻疮。


“这主要是美国飞机炸毁了我们的桥梁和运输线造成的。所以我们炮兵的作用非常重要,就是要保证运输通道的畅通。”


“击落敌机高兴坏了”


入朝不久,那会卿便经历了他参军后的第一场战斗,但那时他却一点都不害怕。


“你不打死他,他就打死你,这还有啥好害怕的。”当时,七八架敌机袭来,那会卿所在的部队成功击落了一架敌机。“看到别人把飞机打下来了,我心里也暗自较劲,我也想把飞机打下来。”那会卿感叹道。



1952年,在马洞的一次战斗中,那会卿终于如愿以偿地击落一架飞机。


“当时我们七八门大炮一起打,战斗结束后,观察手告诉我,我才知道飞机是我打下来的。当时可给我高兴坏了,我也因此立功受奖,但我的战友小魏却没能看到这一幕。”讲到这段经历时,那会卿的眼中饱含着泪水。


小魏曾是那会卿的搭档,在沙里院的一次战斗中,小魏被美军飞机的机枪击中,当场牺牲。“小魏比我小两岁,我跟他的感情比亲兄弟还亲。机枪的子弹又长又粗,直接打在他的后背上,我亲眼看到他死在我身边。我当时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小魏报仇。”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会卿也不例外。“我就没想着能活着回去。”那会卿说,因无法与家里通信,那会卿的妻子和女儿一度以为他已经牺牲了。


“终于能活着回去了”


1953年7月,停战的消息传到那会卿驻守在平壤的营地。“终于能活着回去了!”那会卿和战友们喜极而泣。


“我早已经做好了死在朝鲜的心理准备。听到停战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死了。”那会卿停顿了片刻继续说,“其实没人不怕死,没上过战场的人想象不到战争的残酷,上一秒还跟你说话的战友,下一秒就可能死在你的身旁。”


停战后,那会卿所在的部队奉命留驻朝鲜,参加经济建设,而这一留便是3年。“打仗的时候其实没时间想家,但停战之后我却时常梦到自己的妻子和女儿。”1956年,那会卿所在的部队终于奉调回国。


那会卿退役后进入本溪市酿造厂工作。他离开家参军时女儿刚刚1岁,尚在襁褓之中,回来时女儿8岁,已经上小学了。


1962年,国家采取精简职工措施,那会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乡务农。离开家13年后,他又回到了本溪市高台子镇塔峪村,这块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


回乡后,那会卿时常受当地学校邀请给学生们作报告,讲述自己参加抗美援朝的往事。


“现在我们年龄都大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也不多了,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那段历史。我的许多战友都长眠在朝鲜。既然我活下来了,那我就有责任把这段历史讲给下一代。”


【人物简介】


那会卿,1927年出生,辽宁本溪人;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炮兵8团;1950年10月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停战后奉命留驻朝鲜参加经济建设;1956年回国退役,至本溪市酿造厂工作;1962年回乡务农。


信息中心
周热点 +更多
国内新闻 +更多
国际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