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首日:首批入境旅客顺利通关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1月8日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且不再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

8日0时17分至23分,从加拿大多伦多、新加坡飞来的CZ312、ZH9024航班先后停靠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机上共搭载387名入境旅客,通关整体情况平稳有序。
我科学家发现人基因组内休眠古病毒可促衰老
“人基因组中有8%的‘化石’序列整合自古病毒基因,我们首次发现它的活化能诱发衰老。”1月8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告诉记者,研究还证明抑制这些基因的“复活”,能延缓组织和机体的衰老。相关研究在线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盾构顶管机成功下线
1月6日,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盾构顶管机“中铁1179号”在郑州中铁装备国家TBM产业化中心下线,这是我国在矩形顶管技术上的再次重大突破,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设备将用于深圳地铁12号线沙三站地铁车站的建设,对促进地铁车站建设工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中蒙最大陆路口岸客运通道正式恢复通行
中俄最大陆路口岸内蒙古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公路口岸、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扎门乌德公路口岸8日恢复人员通关。

8日8时,第一班中俄双向国际客运班车分别乘载16名入境人员和6名出境人员顺利通关,标志着中俄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公路口岸客运通道正式恢复出行。
科普前沿
“人造太阳”基础物理研究取得系列新成果
实现高性能等离子体稳态运行是未来聚变堆必须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该所“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AST团队发挥体系化建制化优势,取得了系列原创性的基础物理研究成果。1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了该团队在高能量约束先进模式等离子体运行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托卡马克先进运行模式是当前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热点之一。EAST团队在托卡马克装置实验研究中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这种先进模式大幅度提高了能量约束效率,具有芯部无杂质积累,便于聚变反应生成物排出,维持平稳温度台基等优点,并实现了芯部高约束与边界不稳定性的兼容,保证了长时间尺度上的高性能等离子体运行。这种无需通过外部控制来确保等离子体稳态运行的高能量约束模式,对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未来聚变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科研团队还在湍流驱动等离子体电流、偏滤器脱靶与高约束等离子体兼容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和《自然·通讯》上。
我国科研团队在等离子体物理基础研究领域深耕探索,发现系列新的物理现象,揭示和验证了其中的相关物理机制,为聚变堆的建设和运行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总编辑:张杰
值班副总编辑:邓晴风
责任编辑:江逸 蒋煜
编辑:杨雪霜
来源:科普中国 科技日报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