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闻
中美学者克隆出提高籽粒产量关键基因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应用植物基因组团队贾海燕教授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合作,发现并克隆了一个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关键基因TaCOL-B5,同时为蛋白质磷酸化可能参与小麦穗形成和籽粒产量提供了示范。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重编程”让皮肤细胞“返老还童”三十岁
英国巴布拉汉研究所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电子生活》(eLife)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开发出一种名为“成熟期瞬时重编程”的新方法,可在不丧失人类皮肤细胞特殊功能的情况下逆转“衰老时钟”,让这些皮肤细胞“返老还童”30年。尽管这个课题仍处于探索初期阶段,但它可能会彻底改变再生医学领域。
整个生命周期的人脑发育图公布
《自然》网站日前公布一篇论文,描述了覆盖人类整个生命周期的大脑发育标准参考图。这些参考图未来可用于全年龄段的脑健康数字化评估和疾病诊断,同时,这一珍贵的参考图表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大脑是如何在生命早期迅速扩张,并伴随着生命的足迹而缓慢收缩的。
“毅力号”首次探测到来自火星的声音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报道了一项行星科学研究,科学家针对火星上声学测量的分析,揭示了在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中两种声音的速度。这些声音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探测到的。这些结果显示,声音的测量或有助于研究行星大气,并提高了了解其他行星声学环境的可能性。
科普前沿
电子植入物激活退行性疾病患者脊髓神经 卧床一年多的病人恢复站立和行走能力
得益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神经恢复研究中心科学家开发的创新系统,一名患有使人衰弱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在卧床一年多后能够再次起床和行走。该系统包括直接植入脊髓的电子设备,以重新激活调节血压的神经元,从而防止患者每次处于直立位置时失去意识。
该植入物之前已被用于治疗四肢瘫痪患者的低血压,这是首次将其应用于此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项名为“多系统萎缩中体位性低血压的植入系统”的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中的患者患有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MSA-P),这是一种影响神经系统多个部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卧床18个月后,患者现在可以步行250米。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进展为治疗退行性疾病铺平了道路,“我们已经看到这种疗法如何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现在,我们可以探索治疗神经变性引起的缺陷。这是我们第一次能够改善MSA患者的血压调节。”
(来源:科普中国、科技日报)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