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闻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3月25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这是新时代我国核电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有力支撑了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
记者27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完成空间站组合体阶段全部既定任务,已于北京时间3月27日15时59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
天舟二号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首艘货运飞船,于2021年5月29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入轨,为空间站送去6.8吨物资补给。天舟二号飞船在轨运行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拓展应用试验。目前,天舟二号飞船状态良好,后续将在地面控制下择机再入大气层。
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今年已累计发电10亿度
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截至3月25日11时52分,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2022年已累计安全生产清洁电能10亿千瓦时,可替代标准煤30.7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万吨,相当于种植3309公顷阔叶林,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再添绿色发展动能。
太阳系外已发现5000多个“新世界”
我们太阳系外奇妙的“新世界”数量达到了5000个。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系外行星档案馆迎来65个新成员,人类已发现的系外行星总数随之突破5000颗大关。天文学家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们中的每一颗都是一个新世界,都是一个全新的星球。
科普前沿
脑机接口领域迎来新型柔性电极
在开颅手术中,把一种由2微米大小的电极点组成的新型柔性电极放到大脑上,医生就能精确分辨出大脑的神经核团、皮层功能区等,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大脑功能、降低手术致残致死概率。这种新型柔性电极由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斯坦福大学、天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研发,未来可应用于脑机接口等领域,帮助瘫痪患者康复,相关研究成果25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期刊。
上述研究负责人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介绍,合作团队提出“可以紧密贴合在大脑不规则区域的柔性微阵列电极”的解决方案,并研发出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据悉,这是目前世界上精度最高的柔性可拉伸微阵列电极。这种柔性电极和柔性电子器件不仅能让神经外科手术操作更精准,还能作为脑机接口中的核心技术,有望在脑科学研究与临床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科普中国、科技日报)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