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84848848 龙泉驿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4848848 邮箱: 2275171462@qq.com

《科普课堂》第十二期

龙泉驿区科学技术协会 2022-03-21 14:08 163

科普新闻



首款能“听见”声音的织物问世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报道了一种含有特殊纤维的织物,其能有效探测声音。这种织物以我们耳朵的精密听觉系统为灵感,将一种特殊的电织物——压电纤维编织到织物纱线中,能将可听见频率的压力波转换为机械振动。这种纤维能将这些机械振动再转化为电信号,类似于耳蜗的作用,其可以用来进行双向交流,辅助定向倾听,或监测心脏活动。

8b5c7c839633e29cdf9591454aac653.png


科学家找到重复快速射电暴的“身份证”

3月21日,记者从中科院官网了解到,中国科研团队首次提出了能够统一解释重复快速射电暴偏振频率演化的机制,并基于此导出了能够描述快速射电暴周边环境单一参数即“RM弥散”, 有潜力成为辨识重复暴的“身份证”。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

b2ae12019a9101ffd64aa4e557c9ffd.jpg



微型无电池传感装置可随风飘浮

受蒲公英利用风来传播种子的启发,美国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微型传感器便携装置,当它向地面翻滚时可被风吹走。一旦落地,该装置至少可容纳4个传感器,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为其负载电子设备供电,并且可共享最远60米外的传感器数据。研究成果发表在16日《自然》杂志上。

该传感装置的重量约为1毫克蒲公英种子的30倍,经由无人机释放后,可在微风中行进100米,大约相当于足球场的长度。

2582ed9924e32f96cfa95f16056fed6.jpg


我国仿生趋化胶体马达研究获新进展,可望加快精准医疗转化进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学与健康学院贺强教授、吴英杰副教授与中科院物理所杨明成研究员合作完成的一项科研课题“趋化胶体马达的扭矩驱动定向运动”,日前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这项成果使学界对亚微米级仿生流线型胶体马达定向运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望今后在药物靶向递送、光热治疗和生物毒素清除等生物医学领域取得新突破。

e1c6b66f25c7fdf79811494a791466f.jpg


科普前沿

“小吉”助力科技战“疫”

近日,在长春市通源方舱医院内忙碌的医护人员中,一群特殊的“战友”不时引来患者们好奇的目光。它们是由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康冰高级工程师团队带来的12台病房智能服务机器人,被医护人员和患者亲切地称为“小吉”。

除了“无接触式”的送餐、送药、提醒功能外,“小吉”还具备一定的环境感知能力,可以根据具体楼宇结构、空间环境的不同,实现巡航配送消毒液和自动消杀,甚至可以随时接受医护人员的调配,实现医护人员互相及与患者之间的视频连线沟通,有效提高了病患救治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防疫安全保障,降低了临床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风险。

 微信图片_20220321140813.jpg



(来源:科普中国、科技日报)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