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闻
一箭二十二星 长征八号火箭破纪录
2月27日11时06分,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飞行试验搭载了海南一号01和02星、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文昌一号01和02星、泰景三号01星等22颗商业卫星,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新纪录。这些卫星主要用于对地观测、低轨物联网通讯、空间科学试验,可提供资源调查、合成孔径雷达数据支持、物联网分散终端数据采集、在轨科学试验和技术验证、海南及环省海域船只信息收集处理等服务。
基因改造细菌将废气转为化工原料
美国西北大学和郎泽科技公司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论文称,他们在一项新的试点研究中,将一种梭菌进行遗传工程改造,用于合成此前它们无法产生的化合物,这种选择、设计和优化细菌菌株的过程,成功地证明了其将CO2转化为丙酮和异丙醇的能力。这种新的气体发酵过程不仅可从大气中去除温室气体,还可避免使用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通常是生成丙酮和异丙醇所必需的。在进行生命周期分析后,研究团队发现,如果广泛采用,与传统工艺相比,该负碳平台可减少160%的温室气体排放。
大脑中发现“数学神经元”
德国图宾根大学和波恩大学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在某些数学运算中受到特别激发,检测到的一些神经元仅在加法期间活跃,而其他神经元在减法期间活跃。这些神经元都“不关心”计算指令是词语形式还是运算符号形式。
清洁化学技术解开“水油不相溶”之谜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完成一项重大科学挑战:他们发明了一种涡旋射流装置(VFD),利用这种“清洁化学”的方法解开“水油不相溶”之谜,实现了混合“不可混合之物”。未来,该创新将在从食品加工和保健品到化妆品,再到诸如胶囊药物递送研发等一系列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科普前沿
缓解新冠肺炎 免疫过度激活有了新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特异性抑制炎症体缓解新冠肺炎免疫过度激活及感染小鼠肺部病理改变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柳叶刀》旗下综合性子刊《E生物医学》发表了这一成果。
先天免疫系统过度应答失控,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由此导致的强烈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风暴会损害肺、肾、脑等器官。研究显示,先天免疫重要分子NLRP3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组织中存在激活现象,且激活水平与新冠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激活后的NLRP3炎症体在新冠肺炎病理特别是炎症反应中的确切作用尚未明确。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曾健雄、姚永刚和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明华等人,利用小鼠模型,探索了NLRP3炎症体激活在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其采取药物干预的效果。
通过构建小鼠感染模型,研究人员发现,NLRP3敲除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后肺部的病毒载量水平、病理改变与免疫细胞浸润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随后利用ACE2转基因小鼠开展的研究发现,给予NLRP3炎症体特异性抑制剂MCC950的处理,可有效降低小鼠感染新冠病毒后的肺部病毒载量、肺部病理、免疫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证实,NLRP3炎症体在新冠肺炎病理发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该靶点的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的单独或组合使用,将有望为治疗新冠肺炎相关免疫过度激活紊乱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科普中国、科技日报)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