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闻
奥运史上首次使用8K技术直播开幕式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首次使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可靠、低时延EUHT无线宽带技术,进行8K超高清直播无线传输展示。8K是当前视频显示技术的最高标准,北京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应用走在世界前列。根据“科技冬奥”有关工作安排,本次冬奥会使用8K技术直播开幕式及重要体育赛事,这是全球首次规模化应用8K技术进行开幕式直播和赛事报道。
超过5秒!量子态保持时间刷新纪录
据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报道,美国能源部(DOE)阿贡国家实验室和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取得了量子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他们能够按需读出量子位,并将量子态保持完整超过5秒,从而创下新纪录。此次的量子位由易于获得的碳化硅材料制成,碳化硅目前广泛用于灯泡、电动汽车和高压电子设备中。
首个在星际自由飘荡黑洞现身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日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证实,他们在2011年目击的一个“微引力透镜”事件是由一颗在星际空间自由自在漫游的孤独黑洞引起,这是科学家们有史以来首次观测到此类黑洞。研究人员还测得了这颗黑洞的质量和移动速度。
新“灵药”让青蛙断腿重生
近期《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科学家用一种混合药物成功让失去腿的青蛙重生新腿,让人们离再生医学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美国塔夫茨大学和哈佛大学威斯研究所科学家在硅胶材质的可穿戴生物反应器罩顶上涂抹了一种“灵药”——含有5种药物混合物的丝蛋白凝胶,然后密封在无法自然再生四肢的成年青蛙的残肢上,在短短24小时内,药物就能触发腿的再生。这一短暂的治疗开启了青蛙长达18个月的再生长期,最终,它恢复了一条有功能的腿。
科普前沿
外媒点赞北京冬奥低碳举措
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在国家体育场盛大开幕。举世瞩目的开幕式惊艳全球,引起高度关注,而此次冬奥会贯穿全程的低碳理念,也吸引了众多外国媒体和专家的目光。
英国《自然》杂志4日发文,专题介绍了北京冬奥会是如何实现碳中和的,并称赞了北京为大幅减少碳排放所做的努力。
英国路透社也关注到北京冬奥会背后的绿色科技,发表题为《中国为“绿色”冬奥展示低碳技术》的文章,称从冰场的二氧化碳制(CO2)冷到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场馆,中国正在努力举办一届“绿色”冬奥会,以展示其在气候友好型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路透社文章介绍,中国首次在冬奥会上使用从工业废气中收集的CO2来冷却冰上场馆,取代了会破坏臭氧层的氢氟烃。文章引用了中国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的话:“与传统的制冰方法相比,使用CO2制冷工艺,我们可以节省20%—30%的电力。”
25个比赛场馆(其中13个是新建的)还部署了节能技术,包括回收水泥和智能造雪等低碳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可比传统技术节省20%的用水量。
文章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年生产能力为4100万吨,并一直致力于在清洁能源的储存和运输方面取得技术突破。本届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了绿色电网全覆盖,同时中国还为冬奥会部署了800多辆氢燃料汽车。
来源:科普中国、科技日报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