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一甲子,砥砺前行六十年。12月8日,龙泉驿区科学技术协会成立60周年座谈会在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智慧治理中心举行。成都市科协一级调研员李奋飞,龙泉驿区副区长龙海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奋飞代表市科协向区科协成立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祝福,并对区科协60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龙泉驿区科协能够接续奋斗、继往开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科协工作的重大安排部署,把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勇当先、开拓创新,为成都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更多科技智慧和龙泉驿力量。
龙海波说,区科协始终秉承“爱国奉献”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大力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技术普及、人才举荐、政策咨询和科技服务,在龙泉驿区发展建设的历史画卷中书写了精彩篇章。特别是近年来,区科协不畏艰难、担当善为,推动龙泉驿区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构建了“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工作新格局,实现了科协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砥砺前行60年
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
1963年12月9日,龙泉驿区科协正式成立,自此开启了龙泉驿区科技事业的新篇章。座谈会上,区科协相关负责人回顾了区科协团结拼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60年,深入总结了区科协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等方面作出的突出成绩、得出的宝贵经验,讲述了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的不平凡历程,展望了新时代新征程区科协工作的使命担当和努力方向。
“过去一年,我们持续加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深化‘天府科技云’精准服务、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据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区科协组织园区科协开展企业技术交流活动18场,服务企业500余家;推动社区与市级学会建立“城乡社区服务站”6家,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大赛、青少年科创大赛等各类科普活动50余场;成功创建省级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1家、成都海智基地龙泉驿工作站1家、区级博士创新站4家;新增省级科普基地2家、市级科普基地2家、区级科普基地1家。
同时,区科协还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科幻新纪元、科学大未来”2023年龙泉驿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及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方联动,以互动式、行动式、场景式、竞赛式进行科学教育传播,为社会公众及校园带来趣味性、沉浸式的科普活动,累计受众超30万人次。
60年来,区科协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战在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第一线,与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起,在龙泉驿区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精彩的篇章。
引领新发展
授牌“博士创新站”
座谈会上,区科协通报表扬了2023年龙泉驿区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个人,为龙泉驿区首批博士创新站进行了授牌。
获得“优秀个人”荣誉的阳晓艳,是来自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的老师。“很开心在科技宣传领域获得这样的荣誉,这也会激励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遗余力一如既往继续做好科普工作。”阳晓艳说,未来在日常的科普教育过程中,学校也将继续充分地去营造了解科普知识的氛围,充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科普教育,让科学创新的精神根深到孩子的心灵当中去。
此次60周年座谈会重要的一环,便是为龙泉驿区首批博士创新站进行授牌。获得授牌的企业有四家,包括成都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国蓝中天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一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杰莱美科技有限公司。
“博士创新站成立以后,我们将有更好的条件,更好的政策导向去吸引更多的博士加入到我们的研发工作中来。这是一个相互提升的过程,不仅推动企业成长,还对地区留住人才、推动创新发展方面有助力。”四川杰莱美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宋海亮表示。
“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博士创新站,深化校院地企务实合作,完善‘政产学研用投’深度协同创新模式,引导高校院所的博士智力资源向企业流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留在车间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也会积极争取从人才引进、人才实训、海智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建站企业支持,构建多维度政策保障体系。
坚持两翼齐飞
让青春梦想插上科学的翅膀
在随后进行的区科协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上,审议通过了区科协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交流沟通环节与会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参会的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秘书长、区科协兼职副主席卢建,经开孵化园董事长汪世碧,东安街道营商环境办主任袁艺月等表达了对科协工作的支持和认可,期望科协在推动科技创新、普及科学知识等方面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
区科协主席刘国松强调,要继续在服务科技工作者上下功夫,要像服务企业投资人一样,尊重和服务科技工作者,鼓励科技智慧转化为技术方案、技术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新兴产品转化为未来产业;要继续在科普宣传引导上下功夫,让接受科普成为主动、让宣传科普成为光荣,甚至让消费科普成为时尚;要继续在产学研用协同上下功夫,聚科技人才、建公共平台、创示范基地、促转型升级、筑科技生态。
记者:周亚
视频:郑追
剪辑 :朱虹运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