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提出:限制总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是防治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难以精细计算饱和脂肪、胆固醇、反式脂肪酸这些数据,但少吃油,即限制总脂肪却是简单易行的。
一、多吃纯瘦肉,少吃五花肉
据统计,猪肉是大多数老年朋友的主要肉类食材,炖肉、红烧肉、烧白等最受欢迎。这些菜品,一般用的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能做到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确实更适合老年人的胃口。但是,肥而不腻,改变的只是味道和口感,本质上依然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其脂肪含量大约有三分之一,而蛋白质不到十分之一,剩余的都是水分。和纯瘦肉相比,五花肉蛋白质低、脂肪高,除了满足口感,从食材的营养健康贡献分析确实难有优势。如果能挑选好部位、掌握好火候,其实不少瘦肉也可以做出入口即化的效果。
二、多吃肉,少喝汤
“营养都在汤里”这一概念,依然误导着很多老年朋友。鸡汤、鱼汤、骨头汤等,好喝是肉汤最大的特点,也是现代营养学建议少喝汤的原因,因为好喝往往意味着肉汤里的盐、脂肪甚至嘌呤都不低。通过分析肉和肉汤的营养成分我们发现,肉类食物能提供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大多数矿物质,其实依然存在于肉里,喝汤不吃肉,不仅放弃了肉中好的营养素,还额外摄入了盐、脂肪以及嘌呤等“不好”的营养素,可谓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况且不少老人食量有限,喝汤更是会占据胃部空间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此外,如要补充身体水分,可以用白开水或淡茶代替。
三、减少高油烹饪
有些食材,本身脂肪含量不高,但是吸油能力强,如果烹饪不当,也会变成高脂食品。例如煎鸡蛋,如果煎蛋的同时将鸡蛋搅拌打散,鸡蛋的吸油率可高达43%,经常做饭的朋友应该有过体验,只要油足够且搅拌到位,一个鸡蛋可以煎出蓬蓬松松一小碗来,这都是烹调油的“功劳”。再如茄子,茄子的结构像海绵,吸油能力强,家常做法中的红烧茄子和鱼香茄子,其脂肪含量可达到14%。吃2两红烧茄子,其油脂量就达到全天摄入量的一半。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煎、炸等高油烹饪方法,多选择蒸、煮等方式。
四、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在脂肪总量得到控制的基础上,从脂肪酸种类上讲,适当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对健康更加有益。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组成差异很大,常见食用油中菜籽油、橄榄油富含n-9系列脂肪酸,玉米油、大豆油等富含n-6系列脂肪酸,大部分家庭习惯使用的都是前面几种油。但是富含n-3系列脂肪酸的亚麻籽油和紫苏油经常被忽略,DHA、EPA、α-亚麻酸等都属于n-3系列脂肪酸,在调节炎症反应、保护心脏和血管系统、维持视网膜正常结构功能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长期固定单一食用油会导致脂肪酸失衡,因此建议家里采购时应注意常换品种,多样化的食用油能给我们提供脂肪酸和营养平衡保障。
来源: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