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发布了“2024年度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大案例”。“优化产业布局 强化科技赋能 推动人城境业和谐相融——成都市龙泉驿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案例成功入选。这样的荣誉绝非偶然,而是龙泉驿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多方面深耕细作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龙泉驿区在生态屏障构建、产业优化布局、科技赋能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路径,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还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人城境业的和谐相融,展示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典范。

筑牢生态屏障
推动人城境业和谐相融


一半山水一半城,白天可远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夜晚可俯瞰烟火里的幸福成都,这是龙泉驿的专属IP。

生态优先筑屏障,绿色发展定方向。龙泉驿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中,龙泉驿区探索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生态屏障日益稳固,展现出人、城、境、业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每当春回大地,龙泉山上人头攒动,铲土、扶苗、覆土、压实、浇水……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井然有序地开展植树活动。近几年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持续开展“包山头”植树履责活动,大力实施龙泉山植被恢复、国土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项目,完成退化林修复提升森林质量3513.3公顷,荒山荒坡造林及低效果园改造造林2886.7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2.5%。

猴类种群不断壮大,上百种珍贵鸟类栖息繁衍,候鸟迁徙路上的必打卡“服务区”,香果树等珍稀濒危植物,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重出江湖”,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获得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称号。

有了山,自然离不开水。东安湖作为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大力打造的“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东安湖公园示范点位,“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频频亮相,成为40个中国新地标之一。

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座座颇具规模的厂房鳞次栉比,不时有大型运输车满载崭新的汽车或其他产品驶出厂区,销往海内外,寒冬腊月的龙泉驿汽车城片区,产业发展动力强劲,焕发勃勃生机。

龙泉驿区以建圈强链为抓手,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两大主攻方向,推动亿纬锂能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中创新航一期建成投产,成功导入极氪等新能源车型,引入中国汽研专业化运营智能网联测试基地,东风悦享全省首条无人驾驶商业化示范线开通运营,累计开放测试道路390千米。

同时,依托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两业”融合试点园区,推动一汽-大众数字化研发中心、西门子创新中心正式投运。

2024年12月,秦川物联网成功取得国内某知名合资汽车温度传感器产品项目定点,并已步入量产阶段。这家公司作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7个,“工业经济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

领吉汽车获批工信部“数字领航”企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达45家,经开区成功入选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一汽-大众、中嘉汽车等17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集“废物资源化、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科教宣传”为一体的长安静脉产业园区,年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0亿度,成都环境集团环保园成功创建成都市首批近零碳园区。一件件事实、一项项成绩,都在述说着龙泉驿区在坚持绿色发展这条道路上的决心。

科技为梦想插上翅膀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环境保护机动车污染控制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成都基地)项目在龙泉驿区建成,用整车年检测能力4000台的实力填补了西部地区汽车排放权威认证空白。

你能想到我们呼吸的空气,有一个“智慧大脑”在替我们24小时护航吗?
在龙泉驿区一个很普通的厂区里隐藏着一个“Alpha MAPS生态智能大脑”,巨大的屏幕让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大气智能大数据监管中心强大的功能肉眼可见,这个全国领先、西部首个的“智能化”大气智能大数据监管中心,把全区划分为634个网格,再利用20台大气固定监测站点和70个移动监测设备,实现大气污染源全天候监测、全域感知、精准溯源,获得城市范围百米级、分钟级的超高精度空气质量信息,实时跟踪AQI指数,综合分析站点情况,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准确度达到80%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龙泉驿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努力,成为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耀眼范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值班编委:江逸 魏瑜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