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口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不仅挤占机动车道、阻碍交通,更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顽疾”。今年5月,明蜀王陵地铁站因非机动车侵占机动车道问题引发市民投诉,十陵街道综合执法中队迅速响应,通过“勘查—疏导—整治—巩固”四步走策略,以柔性引导与刚性执法结合,有效缓解这一难题。
明蜀王陵地铁站作为龙泉驿区与主城区的重要交通节点,是周边市民通勤出行的枢纽。然而,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长期存在:机动车道停满共享单车、电动车,导致早晚高峰期间机动车通行效率下降,交通事故风险激增。
市民投诉中,一位私家车主表示:“每天早晚高峰经过这里,非机动车把路堵得水泄不通,稍不留神就会剐蹭。”而外卖骑手、通勤族则反映:“周边没有规范停放区,不停路边就要绕远路,耽误时间。”

面对市民诉求,十陵街道综合执法中队迅速启动专项整治行动,以“人性化引导+长效化管控”为核心,分阶段推进治理。
5月初,执法人员通过巡查统计发现,早晚高峰时段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停放量达400余辆,其中70%为电动车,30%为共享单车。停放区域缺乏明确标识、停车设施不足、市民习惯性乱停成为三大主因。

设立“温馨提示”矩阵:5月15日,在地铁口设置“此处禁止非机动车停放指引牌”;5月18、19日向乱停车辆发放《温馨提示》300余份。
设施升级:5月19日针对地铁站出口人行过街斑马线中间与机动车道15厘米高差导致的通行不便,特制“缓坡引导装置”。
“边角料”变“金角银边”:利用成都大学排球馆外人行道空间,改造为非机动车停车区,施划标线200余米。




人力值守+动态劝导:5月19日起,每日6:30至23:00安排2名执法人员定点值守,对首次违停者进行口头教育,协助搬移车辆至指定区域。
全面清理“僵尸车”:对经3次提示仍拒不整改的车辆,依法拖移至指定停车区,累计清理违停车辆87辆。




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十陵街道综合执法中队进一步构建长效机制:
1. “电子围栏”精准引导:联合哈啰、青桔、美团等共享单车企业,在地铁口划定“禁停区”“规范停车区”,用户若违规停车,将收到语音提醒并无法锁车,同时计费持续。
2. “停车热力图”动态调配:由街面执法人员实时监测各时段车辆需求,指导共享单车企业按需投放,避免“潮汐式”拥堵。
3.招募社区网格员组成“文明停车督导队”,对违停行为进行劝导。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