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第四周
是第三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
主题为“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
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龙泉驿区广泛开展科普基地游览、分类进万家和垃圾分类“快闪秀”等互动体验活动,加强小区宣传、深化校园教育、加大设施开放,让垃圾分类知识深入人心。
“快看!果蔬皮居然能变成‘生态医生’!”
近日,东安街道聚和社区可持续生活馆热闹非凡,来自龙泉街道、西河街道、洛带镇等街(镇)的“绿色考察团” 纷纷组队打卡,探秘厨余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在酵素展示区,“考察团”成员们的目光被果蔬皮、厨余垃圾发酵而成的环保酵素吸引,它们既是改良土壤、替代农药的 “生态医生”,又可化身天然清洁剂,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手工皂体验区更是飘着淡淡草木香,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油脂+草木灰= 环保皂” 的神奇配方,参观者亲手搅拌皂液、脱模成型,感叹“原来绿色生活这么有趣”!


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详细解释了制作过程和原理,参观团们边听边记,表示将把“变废为宝”的秘诀学起来并在家实践,向身边人传递绿色低碳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原来废弃旧沙发和床垫的‘最后一公里’是这样走完的。”
由社区党员、市民代表和网格员组成的“分类体验官”走进龙泉驿区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参观学习,了解大件垃圾的末端处置流程。

在处理现场,机械臂灵活地抓取、移动大件垃圾,快速准确地将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初步区分。随后,大件垃圾被送入大型压缩设备,在强大的压力下,原本松散、占据大量空间的垃圾被压缩成紧密的方块。
经过压缩处理的大件垃圾会被送往资源化利用区域,在这里,机械设备通过破碎、筛选等工序,将垃圾中的各类材料进一步分离提纯。
木材被加工成生物质燃料,金属回炉重造,塑料则制成再生颗粒。这些资源化利用的方式,让原本被视为“废物”的大件垃圾重新焕发生机,降低了垃圾填埋和焚烧对环境造成的负担。

“看到这些先进的设备,我才知道垃圾分类背后有这么多科技支撑。”
体验官们一边参观一边交流,感受机械化在大件垃圾处置中的重要性:不仅提高了处理效率和质量,还推动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环保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进一步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大面街道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社区工作人员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分类手册、现场讲解,网格员们走街串巷发放生活垃圾分类明白卡,帮助居民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

东安街道将“分类游乐场”带进山水四季城小区,现场设置分类卡片投递、分类套圈和投掷沙包等多个游戏,吸引众多家长带领小朋友积极参与,在趣味横生的游戏活动中通过“小手牵大手”传播垃圾分类理念。

龙泉街道崇德社区则将垃圾分类知识讲座与实践行动结合,以数据为引讲解绿色出行、节能减耗等低碳生活方式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现场演示旧衣物制作环保袋、闲置家具翻新技巧,让居民直观感受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


讲座结束后,志愿者和居民们组队开展垃圾清理行动,共同清理堆积杂物,分类整理废旧纸箱、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帮助居民养成分类习惯,引导居民共建绿色家园。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