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自然采光,光伏发电实现用电自给自足,加厚保温层、气密性门窗及无热桥设计显著提升建筑隔热性能……6月26日,由区住建局主办、经开国投集团协办的“青台山学校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现场观摩活动”举行,区内相关职能部门、建设企业、设计院所及行业专家参与活动,共同探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实践与区域绿色发展路径。
现场体验,感知绿色建筑的魅力
室外35℃高温下,未开启空调的教室室内温度稳定在26℃,进入教室有一种明显的凉意;教室的玻璃全部采用加厚保温层,既隔热也隔音……与会者走进学校内部,实地感受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一个个亮点,看绿色节能的高品质建筑如何打开城乡低碳新空间。
教室内部更恒温
“从理论到实景的转化令人震撼,为我校改扩建项目提供了明确方向。”来自区内一所学校的参会人员表示。
来到屋顶,成片铺开的光伏板更是让与会人员眼前一亮。“这是我们的光伏项目,基本能实现学校用电自给自足。”项目建设方、中国五冶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建筑楼顶共安装光伏板1450个,总面积2700余平方米,设计年发电量27万千瓦时,学校的各种用电都可以实现自供。
楼顶光伏项目
技术赋能,揭秘节能建筑的秘密
在座谈会上,经开国投集团下属经开建管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分享了项目采用的超低能耗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该项目通过被动式节能与主动式优化,如自然通风采光设计、遮阳设计、门窗气密性、高性能设备等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本体能耗,使建筑本体节能率达到20%以上。同时,采用太阳能光伏板和空气源热泵,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77%以上。
窗户更隔热保温
除此以外,墙体隔声性能提升、食堂及报告厅运用新风系统及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措施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装配率达到60%,预制楼面板、预制柱、叠合板ALC条板墙、薄型陶瓷饰面保温装饰板均采用装配构件,有效降低了建材碳排放。
政企联动,共筑低碳示范标杆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已成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青台山学校作为我区首个超低能耗公共建筑,通过创新技术集成与精细化施工管理,建筑综合节能率达到75%以上,年节约电费25万元,为全区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这样的探索正在龙泉驿区更多地方铺开。记者从区住建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区全面落实绿色建筑要求,强化全过程管理、推动节能改造和能耗监管,全区绿色建筑累计共467个约30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共411个约250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2个约13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8个约40万平方米,纳入能耗监测的公共建筑16个约134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标煤约9.5万吨,节约电约7.7亿度,减排二氧化碳约23万吨,减排碳约6.3万吨,有效降低了全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促进了我区“双碳”工作高效推进。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继续坚持以政府投资项目为示范,强化部门协同,促进产业升级,加速超低能耗技术在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中的规模化应用,不断节能增效,焕‘新’引领,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文图:廖玉蓉
视频:余星
剪辑:朱虹运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