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84848848 龙泉驿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4848848 邮箱: 2275171462@qq.com

龙泉山上捡菌子?能吃的不多,危害性不小!

龙泉驿区融媒体中心 2025-07-14 15:55 164

夏季雨后

正是各种菌类生长的季节

这个夏天

关于“龙泉山捡菌子”的各类视频层出不穷

许多网友都在分享

在龙泉山捡菌子的路线和成果

其中不乏收获颇丰者

实在令人心动

那龙泉山上真的有菌子可捡吗?

这些菌子都可以食用吗?

有哪些注意事项?

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  +

+

龙泉山捡菌子

社交媒体上很火

在某音上,输入“龙泉山捡菌子”关键词,跳出的视频不计其数:“无偿分享龙泉山捡菌子的地方”“龙泉山捡野生菌路线导航”“龙泉山脉的见手青出来啦”……一条条信息跃入眼帘。


打开这些视频,博主在龙泉山的密林里穿行,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不断发现各种菌类,有的长在树下,有的长在草丛里,还有的藏在松叶下,那份突然发现又收入囊中的喜悦,确实很有感染力。从不少博主展示的收获情况来看,牛肝菌、鸡枞菌等是较为常见的菌类,当然也有不少人捡拾了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菌类,是否可食用难以判断。


而在一些人的朋友圈,也晒出了不少在龙泉山徒步捡拾菌子的照片。这个夏天,在龙泉山捡菌子又一次火了起来。

✦  +

+

不要随意采摘

吃进急诊划不着

7月10日,记者从龙泉驿区森桃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驿段共调查出大型真菌179种,其中食用菌36种,仅占20%,药用菌31种、有毒菌32种,木腐菌17种、虫生真菌7种。

毒粘滑菇(毒滑锈伞)


可食用的有30余种,是不是真的就可以随便采来吃吃?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随意采摘吃进医院的例子可不少。


据成都发布报道,2024年7月,成都小伙小王和朋友三人在龙泉山百工堰、山门寺水库等区域花了近4个小时捡了近8斤野菌,回家后做成3道菜食用,结果很快进了急诊,自称还曾用识图软件判断毒性并加入大量蒜片炒,然而依然没有用。


而仅在2024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就收治了6例毒蕈中毒的病例。


✦  +

+

一时乐趣不提倡

危及生命破坏生态

这样的例子,每年夏天都层出不穷。为了一时乐趣搭上健康甚至生命可就太不值得了。随意到山上采菌子,风险和危害到底有多大?区森桃局规划和生态部相关负责同志给我们列了一张清单。


首先,采食野生蘑菇可能危及生命。部分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外观相似,专业人士也需深入分析才能鉴别准确;食用后毒素会严重损害人体重要器官,有死亡风险。

丛毛蘑菇


其次,频繁采摘、错误采摘破坏生态系统。蘑菇可以分解降解枯落叶、动物尸体,提高土壤肥力。频繁采摘、错误采摘会破坏蘑菇菌丝网络、菌根共生关系及其繁殖潜力,影响其生长环境,进一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采食野生蘑菇可能影响生态环境,或面临一定法律风险。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大采特采”可能会踩踏周边植被、破坏土壤结构,进而影响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完整性。此外部分蘑菇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对其随意采摘,可能触碰法律。


如果你实在对龙泉山的菌子好奇,想去采一点点,那请一定记住,首先要判断菌子是否有毒,没有十足把握的一定不要采摘;同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山里地形复杂、林木茂密,有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更要防范山上猴子、蛇等野生动物,还要提防被牛角蜂追、被蚊子咬的风险。最为重要的,不要破坏山上村民的财物,如蔬菜、水果,不是长在山上的东西都是野生的,很多是有主人的,一定不要随意采摘。

✦  +

+

吃菌子中毒

第一时间到医院就医

据了解,目前我国具有食用价值的蘑菇种类有900余种,但毒蘑菇的种类就有400余种。一旦吃了毒蘑菇,最常见的表现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出现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而依据菌子种类不同,还有部分人可能出现急性肝肾损害的情况,部分菌子还可能引起神经性中毒,产生幻听、幻视,即我们常说的“看见小人儿”。


医生提醒,通过网上图片对比的方法是不科学的,通过菌子外观、颜色很难辨别菌子是否有毒。如果不小心食用了有毒的菌子,建议尽快到医院就医,由专业人员第一时间采取救治措施。如果病人家里还有剩余菌子,可以一起带到医院,有助于医生辨别病人吃的菌种。



新闻链接:

龙泉山上的这些毒蘑菇,千万不要采


1、丛毛蘑菇

子实体中型。菌盖中央钝突。菌肉为白色。菌褶离生,初粉红色,后变粉褐色。菌柄圆柱形,基部近球形。各部位伤后变黄色。夏秋季期间,常生于阔叶林中的地上,单生或群生。有毒,即使煮透后食用也能引起胃肠炎等症状。


2、紫肉蘑菇

子实体小至中型。菌盖表面具暗红色、粉棕色鳞片,边缘内卷,开裂。菌肉白色,较厚,杏仁味。菌褶幼时白色,成熟呈灰色至紫黑色,边缘锯齿状。菌柄白色,圆柱形。夏秋季期间,生于林地或公园中,单生或丛生。具有一定毒性。


3、肉褐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

子实体小型。菌盖幼时近锥形或钟形,开伞后渐平展;菌肉粉白色,近表皮处带肉粉色;菌褶白色至乳白色,受伤变暗红色,稍密,不等长,边缘波状;菌柄长近圆柱形,向基部渐粗,中空。夏秋季常生于落叶林中、路边、房屋周围的草地上,一般群生,有时单生。剧毒蘑菇,可严重破坏肝脏和肾脏,死亡率高。


4、球基鹅膏

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扁平至平展,边缘有沟纹;表面淡褐色、皮革褐色至琥珀褐色,上有白色至淡黄色角锥状至疣状物。菌柄米色、白色至污白色,基部近球状。菌环膜质,白色。夏秋季期间,常生于亚热带至温带的松树、杨树和壳斗科植物组成的混交林中的地上,单生或群生。有毒,误食导致神经精神型中毒。


5、毒粘滑菇(毒滑锈伞)

子实体近中等。菌盖浅黄色,光滑而黏,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初近白色,后变土黄色,弯生,稍密,不等长。菌柄圆柱形,白色,具毛状鳞片,内部实心,上部有白色粉粒,基部稍膨大。夏秋季期间,生长于云杉等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可与松树等形成外生菌根。含毒蝇碱等毒素,误食后导致胃肠炎等症状。


6、赭黄杯伞

子实体小至中型。菌盖扁球形或扁平,中部下凹呈漏斗状,土黄色至赭黄褐色,边缘渐内卷。菌肉近白色至乳白色,有水果香气。菌褶乳白黄色,延生而较密。菌柄柱形,与菌盖同色,基部稍膨大且有白色绒毛,实心至松软。秋季期间,生于草原或林间草地上,单生或群生。具有一定毒性。


7、苦粉孢牛肝菌

子实体中型。菌盖扁半球形,后平展,豆沙色、浅褐色、朽叶色或灰紫褐色。菌肉白色,伤变不明显,味很苦。菌柄较粗壮,基部略膨大,上部色浅,下部深褐色,有网纹,内部实心。夏秋季期间,单生于混交林的林地之中。具有一定毒性。


8、网隙硬皮马勃 (马勃状硬皮马勃 网硬皮马勃)

子实体小型,球形至近球形,基部无柄;表面污黄色至土黄色,被同色紧贴龟裂小鳞片;菌肉初期灰紫色,后期灰色至暗灰色或近黑色,成熟后粉末状。夏秋季期间,常见于阔叶林地和路边,散生或群生。分布广泛。具毒,误食导致胃肠症状。


9、臭红菇 (油辣菇)

子实体中至大型。菌盖初期扁半球形,后期渐平展,中部稍凹陷;浅黄色或浅黄褐色,表面光滑,边缘具明显粗条纹。菌肉薄,污白色,近表皮处浅黄色,具腥臭气味;口感辛辣且具苦味。菌柄污白色至污褐色,内部松软渐变空心。夏秋季期间,群生或散生于针叶林或阔叶林中的地上。具一定毒性。


10、长绒多汁乳菇

子实体大型。菌盖幼时凸,后变漏斗状;表面似天鹅绒,白色至浅黄色,有橙色至褐色斑点。菌柄圆柱状,稍微向下逐渐变细;表面柔软,与菌毛同色。乳汁白色,干燥后变为淡黄色。夏季期间,散生于针阔混交林地之中。具一定毒性。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