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龙泉驿区是“中国水蜜桃之乡”,盛夏龙泉山,桃香满园。果农老王摘下清晨枝头饱满的水蜜桃,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今年桃子不愁卖,从树上到消费者手里,一路都有人帮衬。”水蜜桃的旅程,从田间地头开始,通过网络直播间、便捷的快递网和民宿庭院走向千家万户。这背后,是龙泉驿区党建引领、精准链接新就业群体力量,打通助农增收“最后一公里”,跑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鲜活实践。
第一站:直播间里,“新农人”点“桃”成金,数字赋能拓销路
镜头前,90后主播小万热情洋溢:“家人们看,这桃子皮薄肉厚,甜过初恋!”他身旁,58岁的果农张婶略显生涩却认真地展示着自家的桃子。为解决农户“想直播却不会”的痛点,山泉镇整合本土“直播达人”、网红民宿业主等资源,创新推出“一对一”“一对多”直播技能培训,让网络直播间成为果农的“云摊位”,“三脚架”成为村民“新农具”。目前,已有20余名像张婶这样的农户成功“触网”,掌握了直播带货的“新技能”,加入线上销售大军。屏幕那端的火热订单,常常让枝头的鲜桃还未完全成熟就被预订一空,彻底颠覆了“桃香也怕山路远”的传统困境。新农人借助数字平台,为龙泉水蜜桃插上了飞向全国市场的翅膀,成为产业提质增效的“数字先锋”。
第二站:车轮之上,“急先锋”破局出山,物流畅通解民忧
山泉镇地广人稀,偏远村落种桃规模大但运输难,尤其对于留守老人为主的区域,鲜桃成熟后的滞销风险一度成为村民最担忧的事情。近年来,在龙泉驿区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号召下,一批批货车司机主动请缨,化身打通物流堵点的“急先锋”。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集中上门运送服务,有效破解了桃子“出山难”的困境。“一天跑5趟,车轮子都跑冒烟了!”货车司机李师傅虽满头大汗,语气却充满干劲,“但看到老乡们笑着数钱,值了!”据统计,这支由货车司机组成的“流动生力军”已服务近百户果农,累计运输鲜桃超100万斤,不仅有效避免了滞销损失,更直接助农增收突破100万元。他们用滚滚车轮,架起了山间鲜桃通往广阔市场的“高速路”,成为产业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物流尖兵”。
第三站:快递进村,“守护者”助“桃”速达,服务延伸暖民心
以往,山泉镇仅有的5家快递站点均在场镇,果农发货需长途奔波、费时费力。为了能够让更多水蜜桃“才下枝头、就进箱头”,顺丰、京东等快递企业响应党组织号召,推出“助农专线”,快递小哥将服务半径延伸至果园深处,并为单量大或行动不便的农户提供上门打包、就地揽收、寄件优惠等一站式服务。“以前想寄桃子,得自己一筐筐扛到场镇,折腾半天!现在好了,小哥直接开车到果园,摘完就能发走,省心省力!”果农刘大爷看着地头堆满的快递箱,笑容满面。快递小哥们化身田间地头的“服务守护者”,通过专业高效的物流保障,确保了山泉蜜桃以最佳状态、最快速度送达消费者手中,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标兵”。
第四站:民宿农家乐,“推广员”甜蜜增值,农旅融合促升级
近年来,通过互联网预约民宿“体验摘桃”的周末“归园田居”正成为山泉民宿、农家乐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镇党委创新推出党建引领下的农旅联营机制,联合民宿业主与农户,精心设计“消费+体验”服务模式。曾家大院农家乐、万和桃庄农家乐、顺子收荒匠民宿等积极响应,推出“游购一体”服务:游客用餐后可免费体验采摘乐趣,临走还能以优惠价订购精美的桃礼盒。“本来只想吃个饭,结果带了10箱桃回去送朋友!”成都游客王女士的惊喜体验并非个例。这种由民宿农家乐业主及从业人员担当的“在地推广员”,通过“体验式消费”模式,成功将田园乐趣转化为消费动力,已带动农户实现间接增收上万元,实现了游客深度体验与农户多元增收的“双向奔赴”,成为推动乡村一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使者”。
龙泉驿水蜜桃的“四站旅程”,勾勒出新就业群体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共富链”,他们各展所长打通了生产、流通、销售、体验等关键环节,让山泉蜜桃从“丰收在望”真正走向“增收在握”,生动诠释了新就业群体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的独特价值和蓬勃力量。
素材来源:区委社会工作部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