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浸润薄雾,在龙泉驿大地挥洒,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徐徐舒展。山岚之白、林海之绿、河湖之蓝……交织出大自然的斑斓与绚丽,也给予人们无尽的灵感与遐思。
多彩的山水,启迪和滋润着艺术的生命。在龙泉山下,画家邱笑秋用他的画笔饱蘸天地间的色彩,在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的艺术行旅中不断探索,构建着关于东方意蕴与色彩美学的当代表达。
邱笑秋,1935年生于四川成都,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四川香格里拉彩墨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邱笑秋7岁学画,先花鸟后人物,1964年后主攻山水,作品多取材于巴山蜀水和青藏高原风土人情,追求诗的意境和现代情趣,致力于色彩的探索。曾19次进西藏,并长期深入四川甘孜、阿坝以及云南、青海、甘肃等地藏族聚居区采风写生,创作了大量反映雪域高原的彩墨山水画。其巨幅山水画《山海千秋》《源远流长》等陈列于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八一大楼等场所,《披霞的晚风》《高原瑶池》等为中国美术馆、西藏博物馆、上海图书馆等所收藏。曾在北京、成都、广州、拉萨、上海、纽约、维也纳、圣彼得堡等地举办个展。
2024年冬天,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一场名为“中国传统艺术巴黎交流展”的文化盛宴在法国巴黎举行。
邱笑秋受邀参加,携三十余幅心血之作远赴卢浮宫。那些宣纸上的巴山蜀水、雪域高原,化作塞纳河畔最动人的东方诗篇。这不仅是个人艺术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国彩墨画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的绚丽绽放。
《醉了米亚罗》
邱笑秋以彩墨画闻名中国画坛。他承续汉代以来中国画中的重彩画传统,糅合汉唐重彩与现代审美,开创彩墨画新体系,形成了瑰丽雄浑的独特风格。他的彩墨画通过技法革新与题材突破,将矿物颜料丙烯与传统水墨交融,形成层次饱满的流光质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画的色彩美学。
这支续写千年重彩的传奇画笔,艺术萌发的起源,是在成都龙泉驿东山下的那一间客家老屋。
邱笑秋是客家人,老家在龙泉驿西河镇。受哥哥影响,他从小就学习画画。14岁时,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伍后又在内江市川剧团工作多年,担任编剧与舞台美术设计。舞台艺术的实践,不仅锤炼了他对色彩、构图与空间关系的敏锐把握,更让他在传统戏曲美学与现代视觉表达的碰撞中,奠定了扎实的艺术功底。
在内江工作时,邱笑秋获得了一段难得的艺术机缘。他与张大千的家人比邻而居、往来密切,因而得以近距离观摩张大千的真迹。那些跃然纸上的笔墨神韵,成为点燃他艺术探索的重要火种。
《九寨金秋》
而命运馈赠的另一份厚礼,则是对九寨沟的探访。上世纪70年代,邱笑秋应中央电视台《岷江行》摄制组之邀,第一次走进童话世界九寨沟。雪山、彩林、海子、瀑布……绚丽多姿的高原风光,震撼了他的艺术心灵,更如同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彩墨艺术的全新领域。
《源远流长》
双重的艺术启示,促使邱笑秋踏上中国重彩的探索之路。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他数十次深入藏族聚居区,更19次进入西藏。两千余幅写生小稿,每一笔都是对自然的虔诚礼赞、对艺术的执着叩问。在不知疲倦地探索中,他的彩墨艺术不断突破边界、攀上高峰。他的笔下,有着山海千秋的磅礴气象、源远流长的隽永意境;他的作品,装点着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等国家殿堂,也悬挂在成都大运会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国领导人的双边会见室内;他的艺术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画作不仅在国内展出,也在国内外多个城市如纽约、维也纳、圣彼得堡、巴黎等地展出。他用一幅幅绚丽的彩墨画卷,向世界讲述着中国艺术的当代叙事,让古老的东方彩墨焕发出令全球瞩目的现代魅力。
《琼浆玉液满金樽》
如今,90岁高龄的邱笑秋仍在孜孜不倦地创作。他用两年时间绘就26米长卷《魂牵梦绕斯古拉》,以彩墨为线,串起了半生行走的山河记忆。而画卷的开篇处,正是那个梦开始的地方——龙泉驿。从龙泉山到东安湖,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镌刻着他对故乡最深情地告白;从大运会到世运会,画笔下、宣纸上跃动的勃勃生机,饱含着他对龙泉驿“走向世界”的自豪和期许。
八十余载翰墨春秋,邱笑秋的彩墨依然流淌着华夏气韵。这些承载着中国文化魅力的画作正跨越山海,登上更广阔的艺术舞台。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更是东方美学的世界表达。
视频编导:魏远刚
视频文案:魏远刚
摄像:张君
视频剪辑:钟盼
视频配音:陈晚星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