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通过微信小程序下单,一辆装载“充电宝”的“配送车”就会驶往指定地点,让汽车充电服务如同送外卖一般便捷……近日,记者从位于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的华达新硕新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研发生产运营的多款“移动充电”智能设备已在蓉上线,有效破解了电动汽车及时补电难的难题。
汽车“移动充电宝”是什么?
它是如何“工作”的?
背后的价值在哪?
……
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抢抓汽车产业“新风口”
从零部件制造到充电解决方案提供商
作为成都经开区的一家“土生土长”的汽车制造类企业,华达新硕新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前身为成都华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拥有超18年专业从事各类金属零部件、焊接钣金件的设计开发与精密生产经验,长期向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汽车等知名整车企业供应汽车零部件产品。

华达新硕新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迎来深刻变革。电动化转型加速、智能化技术突破与市场竞争加剧交织,正重塑汽车产业格局。”成都华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创始人、华达新硕新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先明介绍,在新趋势、新风口下,今年新公司——华达新硕新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立,目前正携手宁德时代、华为等战略合作伙伴,开展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能源充电解决方案提供商。

投放于地下停车场的移动充电机器人
林先明表示,现实生活中,充电桩的建设速度远不及电动汽车增速,“僵尸桩”“废桩”以及充电桩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长期存在。此外,还有充电桩布桩难、找桩难,电桩无人维护、无人管理,停车场桩少车多,充电高峰排队时间长等亟待解决的难题,“新公司的成立就是要以智能化新产品、新场景为载体,打造一个新能源综合服务平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多款智能充电产品“上线”
计划年内投放超5000台“移动充电宝”
在华达新硕新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停车场,一辆辆“憨态可掬”的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就是公司今年创新推出的移动充电机器人。”公司运营部总监路谢明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具备部署灵活、操作便捷、充电快速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小区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企业园区等汽车补电需求较大的区域。

多款汽车移动充电产品
这些看似简单的“大块头”,却十分“聪明”。路谢明介绍,充电机器人搭载了国内先进的无人驾驶系统,遇到行人或障碍物时能实现毫秒级自动刹停,同时依托严苛的电负荷管理系统,保证了充电过程安全和充电后的电池安全,单枪输出功率最大为180kW,市民通过扫码即可使用该机器人为汽车充电。

移动充电机器人搭载无人驾驶系统
另外,针对“在路上”或远距离的车主,华达新硕新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还打造了“超充车”,为市民提供“上门充电”服务。“‘超充车’,简单地说就是在汽车上增加了一个大容量储能设备,接到市民‘订单’后,由车管家驾车前往指定地点,进行‘车对车’快速充电。”路谢明介绍,“超充车”采用100kW直流极速充电技术,可为电动汽车在15至20分钟内完成从20%到90%电量的补充。

“超充车”为市民提供“上门充电”服务
林先明介绍,今年以来,公司已在成都累计投放包括充电机器人和“超充车”在内的近600台移动智能充电设备。当前,公司正全力布局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华南、华中、华东七大运营中心,计划年内在全国投放5000至10000台智能充电产品。
延伸产业价值
致力打造全链条生态体系
“给新能源车充电是移动充电设备的核心功能,但不是全部价值。”华达新硕新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攀告诉记者,“移动充电宝”不仅是单一充电工具,更是公司撬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生态的重要支点,通过移动充电场景切入,串联上下游资源,构建起一个开放协同、价值共享的产业生态系统。

“车对车”快速充电
黄攀以“超充车”为例向记者介绍,在充电期间,车管家可以为车主提供洗车等服务;“超充车”可以承接汽车广告,参与道路救援等活动;在充电过程中,车管家可收集服务车辆电池健康度、用户充电习惯、位置热力图等核心数据,为后续精准服务(如电池修复回收)提供支撑。此外,“超充车”搭载的储能设备还可依托V2G(Vehicle-to-Grid,车辆向电网馈电)和V2L(Vehicle-to-Load,车辆向负载供电)等技术,参与电网调峰或为其他设备供电,创造额外收益。
“下一步,华达新硕新能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融合多项前沿技术与创新商业模式,打造覆盖研发、生产、运营、市场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生态体系,为区域汽车制造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黄攀最后表示。

记者:杨云华 郑追
视频:张君 程莲(实习)
剪辑:朱虹运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