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箭矢在青龙湖畔精准落靶,赛场内外的每一份坚守与热忱,都是赛事顺利的“护航符”。

图片源于“国际箭联”
作为成都世运会射箭项目城市侧服务保障核心力量,十陵街道与团区委以“硬机制”与“软服务”双线并进,织就一张全方位服务保障网。这片曾见证成都大运会荣光的热土,以高效暖心服务,向世界递出龙泉驿靓丽的城市名片。
硬核机制
织密24小时服务保障网
作为成都世运会射箭项目的举办地,以及部分赛会运动员入住区域点位所在的辖区,十陵街道将赛会服务保障扛在肩上,从政治高度锚定责任,以精细方案落地举措。这片曾承载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与排球项目的热土,时隔两年再迎国际赛事,深埋其间的 “赛事基因” 重新激活。

资料图
“十陵街道坚决扛起街道城市侧工作使命责任,全力护航世运会射箭项目成功举办。”十陵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细化制定“1+3”工作方案,将竞赛场馆周边保障、酒店客群服务等任务拆解成可落地的“责任清单”;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在岗值班”制度,让保障力量全天候“在线待命”。在此基础上,“1+8+13”指挥调度体系高效运转,从统筹协调到末梢落实,形成“指令快达、行动高效”的闭环。

图片由温德姆酒店提供
针对辖区酒店的赛事相关重要客群,十陵街道构建“1+6+3”分类服务保障体系,及时响应各工作团队、各客群需求。为展示良好城市形象,十陵街道深化“净优亮美”环境提升行动,让赛事周边既有“赛场的严谨”,也有“城市的温馨”,全力为赛事保驾护航。
暖心坐标
以志愿服务传递城市温度
赛场之外,志愿服务的身影成为鲜活的“城市名片”。团区委联动十陵街道在射箭场馆周边、景区等关键节点设置2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这些分布在青龙湖湿地公园的“青春岗哨”,正以点滴服务连接赛场与城市。

“观众入口往左边走,过安检就能看见指引牌!”8月15日青龙湖湿地公园二期小站里,城市志愿者曹瑜灵服务游客的声音总带着笑意。“我们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指引,都是外界认识龙泉驿的小窗,希望大家记住赛场精彩,也记下龙泉驿的烟火气。”曹瑜灵说,从7月28日小站试运行上岗至今,一句句“谢谢”成了她最珍视的回馈。

青龙湖湿地公园一期小站紧挨着地铁4号线成都大学站,观众、游客、外国运动员来来往往,城市志愿者陈俊豪和团队忙得脚不沾地:给外国运动员做翻译、向观众讲解赛程……“很多人看完比赛就来逛公园,能帮他们解决小麻烦特别有意义。”陈俊豪擦了擦汗,语气里满是充实,“不仅锻炼了自己,还认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从十陵街道“24小时在线”的机制保障,到团区委志愿者“面对面”的温情服务,两方力量一“硬”一“软”,正为成都世运会龙泉驿赛区射箭项目筑牢城市侧“安全线”与“温暖线”。他们以协同之力,让赛事更圆满,让城市更动人。

视频:侯麟靖
图片:江建豪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