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下载龙泉驿客户端

新闻热线:84848848 龙泉驿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4848848 邮箱: 2275171462@qq.com

东安湖畔的“世运叙事”:“高燃”赛事、精细服务、温暖守护,铸就世运会的无限精彩

龙泉驿区融媒体中心 2025-08-17 18:27 797

11天时间,举办体操和啦啦操2个大项、4个分项、16个小项共计34场比赛,28个国家和地区的249名运动员参赛,共诞生16枚金牌,累计近4万人次观众进场观赛……这一串数字,印刻着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内项目场馆中心的“世运足迹”。

从8月6日至16日,体操技巧、蹦床、健美操和啦啦操花球项目在东安湖室内场馆精彩上演,运动员们的比拼和超越,观众席上热烈的加油呐喊、澎湃的掌声欢呼,场馆内外穿梭忙碌的工作人员和“小青椒”身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真挚友好的交流,交织成一幅幅美好场景,定格下一幕幕难忘瞬间。

运动无限、气象万千,这座世运会期间备受瞩目的“高人气”场馆,见证着体育与城市的精彩共振、竞技与友谊的融合共生、拼搏与欢乐的和谐共舞。从大运到世运,龙泉驿赛区的“筑梦人”们,用倾情付出和默默坚守托举起城市的灿烂梦想。


赛场之上

技与艺、力与美的完美“绽放”

“难度3.315、艺术性9.450、完成度7.500,总分20.265。”8月15日晚,当这一组数字显示在大屏幕上,东安湖体育公园多功能体育馆内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中国队赢了!”

由范思伟、冯蕾、梁文杰、滕浩、许彤组成的中国队,在当晚的决赛赛场上呈现了一套表现消防员救火场景的动作,“希望展现消防员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以出色的发挥拿下了健美操五人操项目的金牌。确认成绩第一后,五位年轻的运动员高举着国旗绕场一周,在“我要飞得更高”的音乐和全场观众高分贝的欢呼中,尽情享受着这一荣耀时刻。

当天是范思伟的24岁生日,他说,“金牌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在东安湖室内场馆,这些天里,各国运动员精彩的竞技演出一次次上演,激动人心的时刻也层出不穷。

体操技巧、蹦床、健美操、啦啦操花球项目陆续展开,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极具观赏性,运动员的每一次登台,都能带来一场兼具运动活力与艺术魅力的表演。翻腾、抛接、平衡等高难度的动作呈现,默契而又精准的配合,音乐和舞蹈的融合,节奏与韵律的碰撞,“好看”的元素拉满,场馆内的欢呼与惊叹几乎没有“休止符”,让观众过足了“眼瘾”。

“体操和啦啦操的比赛不仅好看,现场的氛围也非常棒,大家为运动员的加油鼓劲从来没停过。”观众陈亮说。

在这里,观众从不吝惜掌声,他们为每一个国家、地区的运动员的精彩演绎由衷喝彩,即使动作出现了失误,他们也会以掌声送去暖心的鼓励。在这里,“太燃了”是贯穿赛事始终的关键词,不管是运动员的“演出”,还是声光电融合、科技范儿满满的体育展示,抑或是一次次的现场互动,总能激荡起观众的热情反馈,也留下了全场合唱《最炫民族风》等诸多“名场面”。在这里,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总是格外醒目,每当有中国队的比赛,看台上挥舞的一面面国旗总能汇成红色的海洋,观众为中国运动员高声呐喊助威,喊得“嗓子都冒了烟”,中国健儿的夺金时刻也一次次刷爆了朋友圈。

比赛中,体操和啦啦操两个大项目共产生16枚金牌,啦啦操项目首次登上了世运会舞台,中国队夺得技巧女子三人、蹦床女子双人同步、健美操五人操、健美操三人操4枚金牌,《义勇军进行曲》四次在东安湖室内场馆奏响。

夺得蹦床女子双人同步金牌的中国运动员胡译乘、张欣欣充分感受到了东安湖的主场气势,赛后她们笑着感叹,“观众好热情,我们感觉到了4D环绕般的加油呐喊。”

摘下技巧女子三人金牌的中国运动员马一星表示,“主场观众很热情,让我们在每一个动作上都完成得更加坚定,因为他们的加油欢呼声在我们耳边回荡。”她的队友丁雯妍则说,“这一次比赛在中国举行,把最难忘的回忆留在了成都,把最美的高光时刻留在了这个赛场上,我觉得非常开心!”


场馆内外

从晨光到星光的全程“守护”

“这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年人,想前往L3层,行动不太方便。”8月16日中午,当天比赛开始前的观众进场时间,练世银的对讲机里传来信息。他是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内项目场馆中心宣传组组长,负责媒体和观众服务工作。

L3层看台区是为了响应市民观赛需求,特意“加开”的观赛区,位于场馆最高层区域。接到信息后,练世银立即作出了安排,让就近的志愿者帮忙搀扶协助,将老年观众安全地送到了观众席上。

像这样的“小事”,练世银每天要处理几十上百件。目的很简单、做起来却也不容易——“更好地服务观众”。

成都世运会期间,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内项目场馆中心是人气最高、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场馆之一,5个比赛日累计接待观众近4万人次。

“高人气”也带来了“高压力”。特别是8月15日、16日两天,为了满足市民看精彩赛事的需求,每天都“加开”了3000余个座席,单日观众接待量达到了约12000人次,要服务好这么多人,颇有挑战性。

从检票口到观众席,练世银带领组内工作人员和200多名志愿者“全流程”服务,做好观众引导、服务、帮助、解答等工作。“我们的志愿者们努力做到细心指引、耐心劝导、贴心服务,尽全力为看比赛的观众提供最好的体验。”练世银说。

在场馆中,另一重要群体——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等的服务保障工作,由竞赛组负责。极强的专业性,多语言的沟通交流,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握等,是这个团队的显著特点。

“除了运动员在赛场比赛的那短短两三分钟以外,从他们抵达场馆、直到比赛结束离开场馆,中间关于运动员和竞赛相关人员的所有内容,都是由我们在服务和保障。”竞赛组副组长王欢介绍。

为了让各国运动员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比赛,竞赛组为他们提供了包括训练、热身、场地、器材、体育展示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从领队、裁判的技术会议,到训练场区的温度调控,事无巨细,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乃至运动员们行经的每一条路线,都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全程在线”。

“我们非常高兴和荣幸,能够为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服务。”王欢说,团队成员将努力以零差错的服务,完成世运会竞赛方面的保障任务,助力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展示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合保障组的工作也许是最为繁复、庞杂的。从后勤保障中的基础物业、住宿、餐饮、物资保障等,到场馆的临建改造、强弱电、气象服务,乃至医疗和信息技术工作,都在综合保障的范畴。

早在成都大运会期间,郑士就牵头负责场馆后勤保障工作,如今,他是成都世运会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内项目场馆中心综合保障组组长,需要负责的工作“体量”更大。不过,千头万绪,他都厘得明明白白。谈起场馆内有多少件家具、家电,大运会留下来继续使用的物资占比多少,每天要发放多少饮用水、保障多少人就餐等,他如数家珍。

统筹和发放各类物资,一天保障4800多人次的餐饮,每天开展五到六轮的设施设备巡检、每次长达一个半小时……场馆运行期间,综合保障组的成员们连续作战、日夜坚守。作为牵头人,郑士一度连续6天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又准时出现在场馆。

“我们的服务对象包括所有人,我们也将尽全力为大家做好各方面保障,让大家心无旁骛投入工作。”郑士说。

练世银、王欢、郑士3人有着相似的经历:在成都大运会期间,他们就是龙泉驿赛区抽调的第一批场馆中心人员,从大运会筹备到最终完赛,服务了三年时间,世运会筹备期又是“全程参与”。而这样的“大运经验”,东安湖室内场馆的很多工作人员都有,这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应对挑战。

场馆的平稳、有序、高效运转,离不开每个工作组、每一名参与者的坚守与付出。

成都世运会期间,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内项目场馆中心积极构建“1+5+5+N”高效指挥调度体系,一名主任牵头抓总、五名副主任分工负责,场馆运行组、竞赛组、宣传组、交通安保组、综合保障组五个工作组实体化运作,同时按需组建N个专项小组,实现了打破部门壁垒、整合优势资源、实施扁平化管理。

从晨光到星光,东安湖室内场馆1700余名PVC人员用辛勤汗水浇筑世运梦想、守护世运荣光。


盛会背后

涌动不息的活力与温暖

“非常感谢你们的热情支持!特别感谢所有的志愿者!在过去的20年里,我已经参加过5次以上的世运会,而这一次在成都的世运会是最棒的!”

这段留言,来自国际体操联合会(FIG)的官方摄影师沃尔克·明库斯。在世运会东安湖室内场馆赛事即将圆满收官之际,他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感谢。

像这样温暖的留言,在东安湖室内场馆还有很多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技术官员、赛事工作人员、观众,用不同的语言倾注着同样的感情。一条条“点赞”“好评”的背后,是场馆所有人员的奉献与坚持,是赛场内外的温馨与感动。

世运会期间,东安湖室内场馆共有400多名志愿者参与服务,他们广泛参与竞赛服务、观众服务、媒体服务、综合保障等各方面工作,累计服务时长达到3万小时。从检票口到咨询台,从赛场边到看台上,从医疗点到媒体间,都活跃着“小青椒”们不知疲倦的青春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者墙上的箴言——“你站的位置,就是中国青年的高度。”

来自四川旅游学院的“小青椒”徐嘉慧,曾参与成都大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世运会来临,她又毫不犹豫地报名参与,成为东安湖室内场馆的观众服务助理,负责指引观众入座,指引医疗服务点、母婴室、特许商品售卖点等的所在位置。“在世运会的服务中,我明白了大家是一个集体,需要不断地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并深切地理解到了志愿活动的核心就是无私地为他人服务。”她说。

“同学们以非常大的热情投入到世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们既是志愿服务者,也是文化交流者。”同样来自四川旅游学院的志愿者领队郑喆介绍,本届世运会,学院共计派出了300多名志愿者参与服务,从课堂到赛场,同学们努力以世运之光传递成都的温暖,将青春的活力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周到细致的服务,保障了赛事的有序开展,也留下了许多温暖的瞬间:瓢泼大雨中,在观众安检口逐排寻找,带着与家人走散的小朋友找到了妈妈;来自瑞典的运动员出现皮疹伴发热症状,第一时间为他提供了高效的诊疗和转运服务;比赛结束后,“小青椒”们在场馆内举办解压舞会,展现满满的青春活力;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场馆中心医疗团队的医护人员收到了来自区委、区政府的医师节“祝福”,共同度过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集体生日party……所有的瞬间,都镌刻进了东安湖体育公园的“世运记忆”。

努力以最优场地、最佳服务保障赛事圆满顺利举办的这个世界级场馆,也收获了观众、运动员、国际技术官员、转播机构负责人、媒体记者等各个群体的广泛赞誉。

“这是啦啦操第一次被列入世界运动会,这里的各项准备非常充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所做的一切真的超乎想象。”来自英国的啦啦操运动员康·马夫兴奋地表示,“我们在这里超开心!”

“现场的氛围太棒了,掌声、歌声包括呼应感真的没得讲。同时,场馆也很现代化、很时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都特别享受这个舞台,愿意去迎合观众的呐喊声,把所有的活力、动感、健康、青春展现给大家。”国内竞赛辅助官员韩春英由衷赞叹,“成都就是成都!”

国际体操联合会秘书长布尔潘尼·尼古拉斯则以“amazing”来形容他眼中的东安湖场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场馆,各项服务和安排都进行得非常顺利,这里的一切都令人印象深刻。”他也没有忘记,两年之后,东安湖与体操运动的下一个“约定”,“2027年我们将会回到这里,举办世界竞技体操锦标赛,这里是举办世界锦标赛的绝佳场地。”


文字:彭体

摄影:刘晨鸣 廖俊豪 王金城

摄像:李婧敏 张君

剪辑:廖俊豪

$newsDetail.reviewCount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