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赛场,激情的呼喊,温暖的交流……成都世运会期间,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内项目场馆中心承办体操、啦啦操两个大项比赛,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249名运动员参赛,产生16枚金牌,累计近4万人次观众进场观赛。赛事圆满的背后,一个个青春洋溢的身影,成为这场运动盛会最具活力的注脚。452名志愿者参与场馆服务,其中更有不少人参与了从“大运”到“世运”两次志愿服务,他们以青春之名赴城市之约,将青春理想镌刻在城市的非凡历程中。
健美操比赛的竞技场上,一组组运动员以精彩的表演收获全场的欢呼与掌声。赛场边,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的刘均城和四川旅游学院的倪睿嘉正全神贯注,聚焦着场地的情况。每一组运动员比赛完,这对志愿者组合就迅速冲进场内,对赛场进行即时清理。
“一组运动员比赛完后,赛场上可能会有残留的镁粉、掉落的衣服亮片等,我们要马上进行清理,以保障下一组运动员有一个完美的场地条件,能更好地表现自己。”倪睿嘉说。
不起眼的工作,却影响着运动员的动作表现和比赛体验,更关系着竞赛公平和赛事呈现,非常重要。
参与这样一场大赛的服务,也让两个小伙子感觉收获颇丰。“在世运会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器材的管理、竞赛的运行等。今后,不管是大大小小的活动,还是学校的赛事,都能够让我有更多经验,更好地去参与赛事运行。”刘均城说。
徐嘉慧也是一名来自四川旅游学院的志愿者。两年前,刚刚大一的她就参与了成都大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世运会来临,她又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在东安湖室内场馆,徐嘉慧担任观众服务助理,负责指引观众入座,告知医疗服务点、母婴室、特许商品售卖点等所在的位置,解答观众的咨询等,让观众有更好的观赛体验。
“在世运会的服务中,我深切地理解到了志愿活动的核心,就是无私地为他人服务。”她说。
452名志愿者,分布在场馆内外的各个地方,服务于竞赛、观众、媒体、保障等各个环节。观众检票、进场、入座,他们耐心指引、答疑;运动员训练、比赛,技术官员开会、工作,他们全程提供服务和保障;各类物资的搬运、发放,他们不辞辛苦,确保每一次“抵达”……他们悉心做好每一件“小事”,用无私的志愿奉献,不怕苦不叫累的全情付出,诠释着青春的意义,也收获着青春的价值。
随着赛事的圆满完成,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内项目场馆中心志愿服务团队也交出了亮眼答卷:志愿者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志愿者服务时长达到3万小时。
“成都世运会,不止于竞技。从晨曦微露到华灯初上,从训练馆到竞赛场,452名志愿者就像452颗星辰,照亮了每一寸赛场,用青春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篇章。”东安湖体育公园室内项目场馆中心人力资源及志愿者主管李兴龙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者墙上的那一句话——“你站的位置,就是中国青年的高度。”
文字:彭体
摄影:王金城 廖俊豪
摄像:李婧敏 张君
剪辑:李婧敏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