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84848848 龙泉驿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4848848 邮箱: 2275171462@qq.com

全省试点!凉山“两张图”破解尾矿库环境监管难题

天府融媒联合体 2025-08-28 19:28 28

在凉山的群峰与峡谷之间,曾因工业发展而兴的尾矿库,一度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痛点”。这些沉默的“大地容器”,既承载着资源开发的记忆,也暗藏环境污染的风险。

如今,随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利剑”指引,凉山以问题整改为起点,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的双重突破,率先在四川省落地尾矿库环境监管“两张图”试点,交出了一份生态监管现代化的“凉山答卷”。

雨季的绿房箐沟尾矿库局部俯瞰图。凉山州生态环境局供图

机制革新:构建责任明晰的监管体系

“过去检查尾矿库,就像在迷宫里找出口。”一位深耕凉山生态环保一线10余年的执法人员,对曾经的监管困境记忆犹新。

改变,源于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要求的深刻践行。凉山以机制创新为“开山斧”,为尾矿库监管装上精准“导航系统”。

“一库一长两专员”机制率先落地,全州每座尾矿库都迎来了“专属监护人”:库长统筹全局,环保专员紧盯污染防治,安全专员筑牢风险防线,23项责任清单清晰到岗、明确到人。

其中,会理市绿房箐尾矿库库长每月带队巡查,环保专员实时监测渗滤液指标,安全专员定期排查坝体稳定性。这座曾因历史遗留问题被关注的尾矿库,如今已成为全国尾矿库污染防治优秀典型案例,向全国展示着凉山治理的智慧。

此外,凉山为每座尾矿库量身定制排查整治清单、污染防治方案,配套治理成效核查报告与风险评估报告,让“一单一策两报告”机制靶向解决“标准打架”难题。

而“三色”环境管理平台的上线,更让监管“火眼金睛”。通过动态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全州全部尾矿库被贴上“红、黄、绿”三色标签:红色库点实施“特殊监护”,每周必查;黄色库点纳入“重点关注”,每月核查;绿色库点实行“日常监管”,季度巡查。动态“变色”机制让风险隐患一目了然,监管资源得以精准投放。

从责任明晰到标准统一,从分级管控到协同联动,这套创新体系赢得生态环境部调研组“可复制、可推广”的高度评价。同时,在2023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上,凉山的治理经验登上全国性讲台,让“机制创新”成为凉山生态监管最鲜明的标识。

技术赋能:打造智能监管新平台

如果说机制创新是监管的“骨架”,技术迭代则为凉山插上了“智慧翅膀”。

2022年,凉山投入134万元启动尾矿库在线视频监管平台一期建设。当决策展示大屏首次亮起,标志着监管正式告别“纸载笔写”时代。

“视频一张图”整合全州尾矿库监控画面,“一库一档”收录从基本信息到监测报告的50余项细节,不同管理端还能看到差异化内容:执法人员侧重隐患排查记录,企业用户关注整改要求,业务科室聚焦整体风险态势。

2023年,80万元专项投入让平台迎来“升级版”。这一次,“两张图”成为核心亮点——尾矿库环境监管信息图与要素分布图,如同为监管人员装上“千里眼”,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信息图上,尾矿库边界、敏感区域、各类汇水管线和流向等空间信息精准标注;监控设备接入后,“静态图纸”变为“动态画面”,溢流井、渗滤液收集池的实时状况随时可查,非现场监管的空间认知短板被彻底补上。

如今,凉山正逐步将98座尾矿库实施在线视频监管。目前,州级监管中心和会理市级监管中心已初步建成,将分期实现与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对尾矿库日常监管工作平台的共建共享共管。

“以前靠腿跑,一天查不了两座库。现在盯着屏幕看,全州情况尽收眼底。”会理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的话,道出了技术赋能的实效。

2025年8月20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正式批复凉山为“两张图”试点,标志着其技术探索从“能用”迈向“好用”,从“地方试点”升级为“全省示范”。

试点升级:迈向智慧监管新未来

站在试点新起点,凉山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处。“两张图”不是终点,而是通往“更精准、更全面、更有效”监管目标的新起点。

可视化边界持续拓展。未来,“两张图”将融入堆存现状、设计规模、投运时间等基础数据,下游10公里内的饮用水源、敏感受体信息将用不同颜色标注,让监管人员对环境风险“了如指掌”。“就像打开电子地图能看到周边医院、超市一样,以后点开尾矿库地图,所有关键信息都清清楚楚。”项目负责人介绍道。

数据价值被深度挖掘。依托“两张图”积累的海量信息,凉山将建设尾矿库生态环境数据中心,引入大数据与AI技术,系统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自动识别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规律,提前预警异常;借助3D建模技术,尾矿库立体形态与风险点分布将直观呈现,为治理方案优化提供科学支撑。“以后不是人追着问题跑,而是系统推着人解决问题,监管效率会有质的飞跃。”技术人员的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协同壁垒加速打破。凉山将推动“两张图”与省生态环境厅以及州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系统对接,让数据在不同平台间“无缝流动”,彻底打通监管“孤岛”、信息“孤岛”。

从机制破壁到技术赋能,从地方探路到全省示范,凉山以实践诠释: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既要保持“铁腕治污”的刚性,守护生态红线,更要彰显“智慧治理”的温度,让监管效能与发展活力同频共振。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