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保平社区“邻+”俱乐部2025年微创投项目顺利完成评审与签约,一批由该社区自主孵化的自组织队伍正式承接了社区治理的微创项目,即将步入实施阶段。这些来自居民、服务居民的社区自组织,正在成为实现“居民的事自己管、自己做”的中坚力量。
项目征集
随着社区治理精细化推进,培育优质社区自组织成为提升服务效能、激发居民参与的关键。保平社区“邻+”俱乐部作为社区自组织的培育平台,立足辖区自组织队伍发展实际,针对部分队伍服务能力不足、资源链接不畅、专业支持缺乏等问题,拿出专门的项目供自组织“练手”,启动了2025年微创投项目。
项目发包
此次纳入微创投的项目覆盖环境整治、文化惠民、助老扶幼等多个领域共8个,都是前期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征集意见后确定的,全部由本社区8支自组织申报和运营。它们根植社区、贴近居民,显示出社区自我孵化、自我服务的良好成效。
项目优化
项目坚持合规透明运作,严格遵循社区保障资金管理规定,从需求征集、项目发包,到专业评审、公示签约,全程接受居民监督和专业指导。在评审环节,除了专家和第三方机构,还特别引入居民代表担任大众评审,真正实现“居民做主、居民打分”。这批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的项目,将通过系统孵化、规范评审和资金支持,推动社区自组织队伍实现从“自发成立”到“有效服务”的转变。
项目公示
“‘邻+’俱乐部不仅给我们资源,更给了我们管事、做事的底气。”一位自组织负责人这样表示。平台通过“小资金”激活“大活力”,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真正的主角。
项目评审
保平社区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项目通过“小资金”撬动“大活力”,一方面为自组织队伍提供了成长“加速器”,推动其从“自发成立”向“专业服务”转型;另一方面搭建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化平台,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为破解社区治理“行政化”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经验。下一步,保平社区将持续以“邻+”俱乐部为载体,跟踪微创投项目实施进展,通过资源链接、能力建设等方式支持自组织长效发展,让社区自组织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为建设和谐宜居社区贡献力量。
项目签约
一滴水也能照见太阳的光芒。保平社区的勇敢尝试,打开了全区社区治理的新路径:居民的事情居民管,居民的事情居民干,真正将自主权、管理权、操作权交到居民手中,凝聚起社区治理的更多力量。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