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25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暨首届工业科普博览会举行。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聚焦“科创新势能·文旅新生态”特色方向,通过政产学研用协同联动,打造一场集仪式、展览、体验、交流于一体的科普盛会。
活动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龙泉驿区科学技术协会、成都市龙泉驿区新经济和科技局承办,四川师范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成都市龙泉驿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龙泉驿区文广体旅局、成都经开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活动在原创科技戏剧舞蹈《成长的伙伴》中拉开帷幕。该节目由成都市龙泉驿区百悦成龙学校师生创作,其融合AI技术与艺术表现,曾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小使者”戏剧展演,展现了龙泉驿区科技与教育融合的创新成果。
现场签约成立“龙泉驿区工业科普研学联盟”。首批12家成员单位包括一汽大众西南智慧工厂、领克汽车成都工厂、沃尔沃成都工厂、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师范大学科技园、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龙泉驿区制造业协会等整车龙头企业、先进制造企业、研究院所与高校、文旅与研学机构。
该联盟作为龙泉驿区聚焦“‘整车智造+科普研学’特色、培育汽车工业旅游名片”的创新举措,将共同推动产业资源科普化,通过开展研学课程开发、场景共建和人才共育,助力“产教融合、科普惠民”,以工业带科普、以科普带研学、以研学增知识促消费。
《龙泉驿区工业科普研学地图》作为全市首张工业科普研学地图正式发布。地图系统整合区内重点企业、科普基地、高校和文旅资源,设计多条主题研学路线,囊括服装工艺、无人机、智能制造、自然科普等丰富主题,为公众提供沉浸式、互动化的科普导览服务,启发大众工业科普兴趣,实现“一图在手、畅学龙泉”。
全新升级的龙泉驿区科普服务平台“科创大未来”微信小程序也同步正式上线。该小程序集成活动预约、课程学习、地图导览、互动打卡等功能,截至目前注册用户超5000人,累计服务超25万人次,初步形成“线上线下一体、资源服务融合”的科普服务新模式。
活动现场为2025年成都市第4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龙泉驿区赛)获奖学生及教师颁奖。
成都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基于图像识别的未来地下车库智能监控系统》、龙泉中学《3D打印学习中的技术障碍分析与跨学科融合应用研究》、龙泉二中《花语心声》、向阳桥中学《成都中考考生如何应对常考几何问题和答题技巧》、航天中学《基于熵权TOPSIS-VAR-SD模型的四川省家庭教育承载力影响机制研究》荣获本次大赛创新奖。
成都教科院附属龙泉学校、东山国际小学、向阳桥中学、航天中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共5名科技辅导员获“十佳科技辅导员”荣誉证书。
现场举行《未来科技-3D打印的奇妙旅程》科普图书首发暨捐赠仪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向阿坝州若尔盖县科学技术协会、松潘县进安镇西山村“翼启未来”无人机科普教育基地及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捐赠新书,推动优质科普资源普惠共享。
现场还带来普讲解大赛优秀作品展演。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张琪分享《救援无人机的三大硬核科技》;龙泉驿区友临小学五年级学生郑雯兮生动讲解《动植物的“秘密协议”》,从不同视角诠释科学之美,展现了科普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未来产业大畅想”互动体验课堂、“科创龙泉驿·幸福品质城”科技生活展、“未来城市大智慧”专家对谈,及“智慧城市大挑战”线上有奖问答参与科普互动同步开展。
博览会化身科技馆,四川师范大学带来的机器人、机器狗互动让现场妙趣横生。记者看到,现场设置的龙泉驿区10个代表性产业及基地的互动展和课程体验区,囊括服装工艺、无人机、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十个不同主题。每一个展区都不是简单陈列,而是做到“可动手、能互动、有启发”。
“我们利用东安湖公园现有的无人机基地及自动驾驶观光车资源,开发了自动驾驶、无人机课程。”东安湖国际研学中心负责人周灵敏拿起手边的智能巡迹小车说道,“今天的智慧交通领域科普,就是用这个智能巡迹小车,让小朋友直观去理解自动驾驶与无人机操控需要的传感技术。”
“课程很有趣!”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学生刘心悦兴奋地告诉记者,她在博览会现场学到了课本里面没有的知识,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她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长大了做一名科学家,发明制造出更多的机器人帮助人类。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过去一年,龙泉驿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两翼齐飞”,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1个;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0%;园区企业及驻区高校争取省市科技计划资金2300余万元,获评省级科学技术奖励24项。区科协、园区科协、街镇科协、企业科协、高校院所医院科协“1+1+10+N”的科协组织和科协从业队伍持续壮大;建成各级科普基地34家,开发特色课程120余门,年接待研学实践超10万人次……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科普发展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龙泉驿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及省市区关于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决策部署,以全国科普月为契机,深化“科创新势能·文旅新生”“融合实践,积极构建”基地研学、产业观光、学校教育、社区科普、园区孵化“五位一体”的科普生态体系,推动科普服务精准化、高端化、生活化,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年龙泉驿区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通过科普平台搭建、科普资源整合、科普场景搭建,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打造特色科普基地与研学品牌,构建“科普+”生态圈、赋能人才与未来产业,对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服务企业创新、刺激科技服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提升提供了持久的“科普动能”。
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龙泉驿区将坚定不移走好“科技强区”之路,“科普惠区”之路,进一步强化产业科普特色,进一步构建全域科普网络,进一步培育创新文化土壤,让科普成为产业转型的“催化剂”、人才培育的“孵化器”,为龙泉驿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新活力。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