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试点方案及《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食药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商品名单》,成都自贸试验区首批开放的食药同源试点商品共16种,涵盖西洋参、枸杞、黄芪、当归、肉桂等传统上兼具食品与药品属性的商品。这一改革旨在破解长期以来困扰企业的进口难题,打通政策壁垒,提升通关效率。

图片由区商务局提供
“食药同源商品的特殊性,使其长期处于食品与药品监管的交叉地带。”区商务局外贸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像西洋参这类商品进口主要按药品管理,流程复杂、周期长,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而本次政策改革,从制度层面破解原材料进口的堵点,系统性地优化进口流程,在于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进口成本。
据介绍,根据改革试点方案,在进口通关时,试点企业可凭区自贸主管部门开具的《食药同源商品进口用途证明》,按食药同源商品的实际用途向海关申报。而海关则核验企业提交的《食药同源商品进口用途证明》,作为无需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的依据。

区商务局联合天府新区海关打通通关堵点
“这次试点改革,可帮助我们降低运营成本1亿元以上,缩短进口周期近60天,有力减轻了企业的经营压力。”成都山岚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从申报到通关的高效顺畅,关键在于市商务局多方协调、区商务局全流程帮助企业解决多项手续办理问题,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全方位支持。
记者从区商务局获悉,为打通通关堵点,区商务局在前期牵头构建跨部门协同服务机制,积极组织天府新区海关、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局等部门专题沟通,研判执行堵点、明确实施路径,派专人全程跟踪项目进展,实时对接海关通关流程,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同时,在试点申请、进口通关、市场流通溯源等各环节做好风险管控,确保该“食药同源”进口商品用途符合相关规定。
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区商务局将继续聚焦市场关切和企业诉求,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力外贸综合服务支撑,强化部门协同,深化联动创新,持续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在更大范围释放自贸改革创新红利,推动全区外贸工作实现量稳质升,助力全区外贸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精准做好外贸服务,今年以来,区商务局还设立了“成都经开区外贸综合服务站”,先后组织“政企面对面·宣讲零距离”“开放共赢·驿通全球”国际经贸交流等6场外贸对接活动,实地走访服务外贸企业100余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平台搭建、风险防范等“一站式、全流程”外贸服务,努力成为企业“走出去的贴身管家”。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