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84848848 龙泉驿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4848848 邮箱: 2275171462@qq.com

阿来梁平等共话《龙泉山传》 探讨“天府脊梁”的文化价值与文旅新路径

龙泉驿区融媒体中心 2025-11-13 16:41 89



龙泉山传

作者:凸凹



一本有价值的新书的问世

被唤醒的不只是沉睡的文字

更是一座大山的厚重记忆

一个城市的集体心跳

在龙泉山下激荡起层层思想的涟漪

完成一场穿越时空、涤荡心灵的

“精神攀登”



11月12日,一场关于龙泉山与《龙泉山传》文旅资源转化利用的专题研讨会举行。这是一场共探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径的对话,也是让“龙泉山”从一座自然名山到文旅标杆的头脑风暴。


作者凸凹介绍《龙泉山传》


作者嘉楠介绍书中图片


LONGQUANSHAN

专家研讨:

龙泉山深厚底蕴与《龙泉山传》独特文旅价值


由知名本土作家凸凹耗时24年创作、嘉楠摄的《龙泉山传》在今年10月已正式出版。这部由上下册共82.5万字、300余幅图文构成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是中国“第一部山岳传”。它汇聚百科之智,成为一部贯通地脉文脉的“龙泉山全景图鉴”,更打破了人们对“龙泉山”的认知惯性。


阿来

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

在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表示,非虚构写作必须超越传统单一的人文审美,融合科学的理性视角,才能深度打开如龙泉山这样的地理文本。《龙泉山传》正是符合这样理念的一部力作,“只有当文学的想象力与地质学的严谨、生态学的系统性、气象学的规律相结合,我们才能为龙泉山构建一个立体、坚实、可知可感的认知体系。”阿来进一步指出,完成这种认知上的打开,最终目的是赋能文旅融合实践。


梁平

诗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

诗人梁平从文学本体出发,评价《龙泉山传》实现了作者凸凹精神背景的建立与多文体融合的突破。“一位作家能否立得住,关键在于是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根据地。”梁平指出,这部作品不仅完成了文学佳话,更以散文、诗歌、纪实等多元笔法,形成一种“不凡气息”,使山河传记摆脱了沉重枯燥,展现出灵动可读的文学魅力。


艾莲

四川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

四川省社科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艾莲提出,《龙泉山传》将龙泉山称为“成都人的家山”,激发了不少成都人的在地情感共鸣。“以后当有人要来阅读成都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有凸凹老师的《龙泉山传》给他们看。”


杨献平

四川省作协创作研究室主任

四川省作协创作研究室主任杨献平看来,《龙泉山传》还将成都平原与周边山川河流的关系得以梳理,它不仅可以成为龙泉山的传记,还可以成为成都平原的传记。它所体现的文化性格、文化底蕴、文化深度,使得让这座山对当代生活产生影响。


唐小林

四川大学教授

四川大学教授唐小林表示,该书通过构建“龙泉山脉整体观”,以文学之力缝合了被行政区划分割的山系脉络,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文化底本。


杨晓阳

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成都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晓阳认为,凸凹以雄健笔力和恢宏构建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龙泉山传》,这部传记不仅拥有山河的力量、书写的力量、融合的力量,更赋予了龙泉山新的生命意义。


何振

四川旅游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

四川旅游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何振认为,《龙泉山传》的出版,其意义远超出一部文学作品的问世,它是对龙泉山文化基因的系统性解码与重塑,将为龙泉驿区文旅发展带来多个关键突破口。



LONGQUANSHAN

专家支招:

推动资源转化,赋能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在阿来看来,当前的旅游形态已经向游学、全域旅游转变。文旅要通过拉动流量促进经济循环,但全域旅游不仅仅是局限于其中几处,而是需要全方位地打开。“山也可以成为一座地质公园,龙泉山有丰富的岩石结构、生物多样性,具备这样的条件。”他认为,龙泉山可以成为自然、人文交相辉映的课堂,未来可以在人文梳理、自然梳理上下功夫,吸收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让这座山的历史传记更加丰富。



《龙泉山传》已经出版了,出版之后引起反响很大。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为山岳立传,更是与一座城市密切相关。“我希望《龙泉山传》不仅仅是一本书,还能从这本书出发,有舞台剧、短视频、微电影等作品的开发,让它为文旅赋能。”梁平表示,通过众多的呈现方式,将龙泉驿区作为文化的形象呈现出来。


唐小林表示,可以围绕《龙泉山传》提供的资源线索、资源地图、资源板块,建立独具特色的龙泉山生态区、文化链、旅游线、经济带、名人集群,设立龙泉山文学奖,建立龙泉山文化与经济合作组织,构造龙泉山AI智能开发共同体等。围绕龙泉山脉,还可以开展跨区域、跨区划、跨区间合作,统筹“自叙”和“融合他叙”两种讲好龙泉故事的方式,创新性地推动龙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舞台剧《芙蓉花红》执行导演伍锃表示,为一个剧奔赴一座城,已经成为当前一种旅游形态,而任何剧目的创作发展都源于根基。龙泉山脉是天府文脉,龙泉山IP早已拥有良好的流量基础。他希望,成都能够创作一部高质量的舞台剧,将龙泉山文化延展到全国各地,打造成为成都重要的流量载体。在他看来,《龙泉山传》已经做好了项目转化最核心的支撑,能够给予未来无限的畅想。


何振认为,推动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加速转化,可深耕文化认同、推动系统整合、强化IP赋能、激活本土市场,将推动龙泉山升级为“文旅发动机”。其中,他创造性提出实施“文脉解码”工程、打造“四季文化IP活动”,开发“文化记忆产品”,构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文化体验矩阵。


视频:余星 任欢  

图片:江建豪 

剪辑:朱虹运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